
在日本大型街車 (Big Naked) 市場中,Kawasaki Z900RS 長期以來制霸著銷售王座。自 2017 年 12 月問世以來,已連續七年蟬聯日本大型重機(電單車)的銷售冠軍。
為了挑戰這位王者,Honda 終於派出了重量級刺客——CB1000F。這款車接替了停產的 CB1300SF,成為 CB 家族的新旗艦,於 2025 年 11 月 14 日正式發售。
如同 Z900RS 擁有 Z900RS Cafe 版本,CB1000F 也推出了配備子彈頭式頭燈罩(風擋)的「SE」版本。而王者 Z900RS 也不甘示弱,在 2026 年式迎來了首次重大改款,外觀雖變動不大,但電控系統大幅強化,SE 版更首度披上了經典的黑紅「火之玉」塗裝,話題性十足。
這場新世代的日系經典街車大戰正式開打,我們將從外觀、引擎、底盤到電控,為您進行最深入的「捉對廝殺」!
內容大綱
【外觀造型篇】CB 的現代方正 vs Z 的經典圓潤
兩款車的設計靈感均源自自家歷史上的傳奇名車。
- CB1000F: 向 1979 年的 CB750F/900F 致敬。設計上採用了大量的「方正」元素,並重新詮釋了從油箱(油缸)延伸至車尾的流線造型。然而,相較於 Z900RS,CB1000F 的線條更為現代、更具侵略性,經典的致敬意味更像是一種「現代改編」。
- Z900RS: 靈感源自 1972 年的「Z1」。全車充滿了「圓潤」的曲線,標誌性的水滴型油箱與圓滑的車尾設計,使其在視覺上更貼近原典的復古精神。2026 年新款的外觀變動不大,主要在於排氣管尾段與座椅造型的修改。

CB1000F 的外形呈方形,與 Z 的圓潤型形成對比。與 CB750F/900F 一樣,它採用了連接油箱和尾部的流線型線條,但其佈局更現代

新款 Z900RS SE。油箱和其他外部部件採用了 Z1 系列典型的圓潤復古設計。 2026 年車型的外觀與前代車型相同,但主要變化在於座椅和排氣管

CB1000F 的油箱邊緣鋒利且寬大,但其形狀比 CB750F/900F 更精緻,棱角更少

Z900RS 擁有流線型的水滴形油箱,從上方看顯得容量很大,但從側面看則比較纖薄

CB1000F配備圓形LED頭燈和CB750F風格的雙喇叭。它擁有標誌性的環繞燈組,低光上部燈組亮起,高光時上下兩部分燈組同時亮起。方向燈位於頭燈底部

Z900RS 採用直徑 170 毫米的頭燈和單喇叭,比 CB 的要小。透鏡內部被分隔成六個腔室,四個用於近光,兩個用於遠光,但這種設計使得整個大燈始終看起來處於點亮狀態。方向燈位於頭燈旁

CB的尾罩和尾燈也採用了「喇叭」造型設計。與CB750F/900F一樣,尾部略微上翹。緊急煞車燈為標準配備,所有燈具均為LED燈

Z系列車型擁有弧形尾部和橢圓形尾燈,讓人聯想到Z1。單一LED燈泡從表面發出光芒,營造出復古外觀。包括方向燈在內的所有燈組均採用LED光源
細節比較:
| 特徵 | CB1000F | Z900RS (新款) |
| 整體線條 | 現代、方正、運動感強烈 | 經典、圓潤、水平線條 |
| 油箱(油缸) | 稜角分明、橫向寬闊 | 水滴型、線條流暢 |
| 頭燈 | 圓形LED (外圈光環),下方配雙喇叭 | 圓形LED (φ170mm),配單喇叭 |
| 尾燈 | 方形LED (致敬CB-F的微翹造型) | 橢圓形LED (Z1經典面發光風格) |
| 後視鏡 | 五角形 (與Hornet同款) | 圓形 (Z1風格) |
CB1000F 像是一款穿著復古外衣的現代運動街車;而 Z900RS 則更致力於重現 70 年代的懷舊氛圍。
【引擎動力篇】同為水冷直四,CB 馬力、扭力佔優
兩款車都源自於高性能的 Streetfighter (街霸) 車款。CB1000F 來自 CB1000 Hornet;Z900RS 則來自 Z900。
CB1000F (999cc):
採用源自 CBR1000RR (SC77) 的新世代引擎。雖然馬力相比 Hornet 下調了 28ps,但仍爆發出 124ps 的強大馬力與 10.5kg-m 的扭力,並且針對街道騎乘強化了中低轉速域的反應。其引擎更具特色的是,採用了「左右2汽缸不同氣門正時」的技術,營造出如同化油器車款般的不規律脈動感。
Z900RS (948cc):
2026 年新款迎來重大升級,導入了電子油門 (ETV) 與 6軸 IMU。為符合 Euro 5+ 法規,採用了新設計的凸輪軸與排氣系統。雖然日本規格尚未公布,但歐規馬力小幅提升 5ps 來到 116ps,最大馬力轉速也提高了 800rpm,使其高轉延伸性更好。引擎外觀保留了 Z1 標誌性的「空冷散熱鰭片」雕刻。

CB1000F 搭載了源自 CB1000 Hornet 的 999cc 直列四缸引擎,但對凸輪軸和變速箱進行了改進。其缸徑 x 行程和壓縮比與 Hornet 相同,但三個主軸呈三角形排列

Z900RS的948cc直列四缸引擎的特色在於其汽缸蓋上的風冷散熱片,讓人聯想到Z1。引擎蓋也採用了源自Z1的傳統設計。三根主軸呈直線排列,更增添了復古氣息

CB的排氣管與Hornet的相同,採用4合2合1的排氣系統。 Hornet SP沒有配備排氣閥

Z系列車型改進了排氣管形狀,使其向前突出。此外預燃室尺寸縮小,並增加了一個副催化器,排氣系統為四合一設計

CB的喇叭形尾段採用三腔結構,可放大引擎的脈動聲。它比Z的消音器更長,音量也更大

新款Z的喇叭形尾段比上一代長70毫米,並採用了全新設計的螺栓連接式尾段。照片中所示的標準款是一款表面經拉絲處理的中空雙層結構排氣尾段,採用黑色塗層,不易褪色
數據對決 (CB / Z):
| 規格 | CB1000F | Z900RS (2026 歐規) |
| 排氣量 | 999cc | 948cc |
| 最大馬力 | 124ps / 9000rpm | 116ps / 9300rpm |
| 最大扭力 | 10.5kg-m / 8000rpm | 9.48kg-m / 7700rpm |
| 排氣系統 | 4-in-2-in-1 | 4-in-1 |
| 排氣管尾段 | 較長、音量感渾厚 | 較短 (新款加長70mm)、平口切割 |
總結: 儘管 Z900RS 進行了升級,但 CB1000F 憑藉排氣量優勢,在馬力與扭力數據上仍全面勝出。
【車體底盤篇】CB 更緊湊運動化,Z 經典依舊
CB1000F 沿用 Hornet 的鋼管鑽石型車架,但換上了專屬的後副車架,以營造 CB-F 的線條並提升雙載舒適性。Z900RS 則沿用廣受好評的鋼管車架。兩者在車架搖臂樞軸(Pivot)周邊的結構設計上,能看出 CB 明顯更為粗壯,剛性考量更偏向運動化。

CB 車架強調足夠的剛性以及只有鋼材才能提供的靈活性

Z 型車架以盡可能筆直的管材製造,以分散應力,樞軸周圍的區域以副車架加強

CB車型採用41毫米Showa SFF-BP前避震,搭配310毫米煞車碟盤和Nissin對置四活塞徑向安裝卡鉗。車輛進行了精細的調校,包括煞車油管膨脹率的調整。 CB和Z車型均可調整回彈/壓縮阻尼力和預載

Z900RS STD(黑色球版)配備 φ41mm 倒置式前叉、φ300mm 碟式煞車碟盤和 Tokico 對向四活塞徑向安裝卡鉗。卡鉗採用陽極氧化處理並雷射雕刻

CB的後避震器採用全新設計的獨立式單槍加壓結構,並具有特殊的連桿比。回彈阻尼力和預載均可調整

Z系列車型採用了川崎超級跑車上常見的水平多連桿後懸吊。照片中所示的標準型號可對回彈阻尼力和預載進行無段調整

CB 的後搖臂是不對稱的錐形鋁壓鑄型,縮小了與排氣管的間隙,使質量集中,同時確保了足夠的傾斜角度

Z 的鋁製後搖臂是對稱的,形狀簡單筆直,重量僅 3.9 公斤
數據對決 (CB / Z):
| 規格 | CB1000F | Z900RS (2026 歐規) |
| 車重 | 214kg (更輕) | 216kg |
| 軸距 | 1455mm (更短) | 1465mm |
| 座高 | 795mm (更低) | 810mm |
| 前懸吊 | Showa SFF-BP 41mm (全可調) | 倒立式 41mm (全可調) |
| 前煞車 | Nissin 輻射四活塞 / 310mm 雙碟 | Tokico 輻射四活塞 / 300mm 雙碟 |
| 搖臂 | 鋁合金非對稱搖臂 | 鋁合金對稱搖臂 |
總結: 從數據上看,CB1000F 擁有更輕的車重、更短的軸距、更低的座高,顯示其操控設定可能更為靈活、更具運動性。Z900RS 的新款座高雖微幅上升至 810mm,但官方稱透過座椅泡棉改良,實際腳著地性(足つき)與舊款幾乎相同。
【電子控制篇】CB 輔助系統完備,Z 補齊關鍵功能
這是兩車差異最大的地方,也是 Z900RS 此次改款的重點。
Z900RS (新款):
終於導入了電子油門 (ETV) 與 6軸 IMU。這使其獲得了現代車款的關鍵功能:彎道 ABS、KQS (進退檔快排) 以及車迷敲碗已久的巡航控制 (Cruise Control)。
CB1000F:
CB1000F 的電控系統更為「豪華」。除了 Z900RS 擁有的功能(KQS為選配)外,它還額外搭載了動力模式 (3+2 User)、引擎煞車控制 (3段)、孤輪控制 (Wheelie Control)、後輪浮舉控制 (Rear Lift Control),甚至標配了晶片鑰匙 (Smart Key)。
儀錶板:
- CB1000F: 5 吋 TFT 全彩液晶螢幕。功能豐富、可顯示導航,但造型被批評為「平板電腦」,缺乏復古感。
- Z900RS: 經典的「砲彈型」雙環指針儀錶,中央配備反白 LCD。新款加入了手機連線功能,可在 LCD 上顯示通知,但無法顯示導航。

Z系列儀表在兩個模指針表的中央配備了一塊單色倒置液晶面板。它還新增了智慧型手機連接功能,可以將手機和電子郵件通知顯示在儀表板上。然而導航系統似乎無法在儀錶板上顯示,但外形是最大特色

CB1000F採用5吋TFT彩色液晶儀表,常見於HONDA車款,與CB1000 Hornet相同

開啟電源後,螢幕上會出現「CB1000F」動畫(位於左上角)。顯示模式有三種:圓形、條形和簡約,背景顏色可以選擇白色、黑色或自動

CB1000F可選配快速換檔器,而SE車型則標配快速換檔器和導流罩。換檔力度可透過儀錶板上的上下方向設定三級

Z系列標配快速換檔器,可升檔和降檔使用。它採用非接觸式感測器,可靠性高。此外,它還配備了經過特殊調校的自動橋接功能
| 電控項目 | CB1000F | Z900RS (新款) |
| 電子油門 | 標配 | 標配 (新) |
| 6軸 IMU | 標配 | 標配 (新) |
| 彎道 ABS | 標配 | 標配 (新) |
| 循跡控制(TCS) | 標配 (3段) | 標配 (3段) |
| 騎行模式 | 標配 (3+2 User) | 無 |
| 引擎煞車控制 | 標配 (3段) | 無 |
| 孤輪控制 | 標配 | 無 |
| 巡航控制(定速) | 無 (最大弱點) | 標配 (新) |
| 進退快排(KQS) | 選配 (SE版標配) | 標配 (新) |
| 晶片鑰匙 | 標配 | 無 |
總結: CB1000F 提供了更全面的電控輔助,更像一台頂級運動車款。然而,Z900RS 卻擁有巡航控制,這對於一台復古街車來說是極其實用的長途配備,反觀 CB1000F 竟未配備,是其最大弱點。
【價格篇】CB 入門價震撼,SE 版 Z 更貴
價格與等級 (日圓):
Z900RS 新款價格全面上漲,SE 版本漲幅高達 13.2 萬日圓。CB1000F 則以極具殺傷力的 130 萬日圓級距登場。
| 價格排序 | 車款 | 售價 (日圓) | 備註 |
| 1 | CB1000F (STD) | 1,397,000 | 價格震撼! |
| 2 | Z900RS Black Ball | 1,529,000 | 新款 STD 定位 |
| 3 | Z900RS Cafe | 1,540,000 | 新款 (漲幅最小) |
| 4 | CB1000F SE | 1,595,000 | 有罩版 CB 更便宜 |
| 5 | Z900RS SE | 1,837,000 | 頂規版 Z 貴許多 |
Z車系均包含 Kawasaki Care 保養服務
頂規 SE 版本比較:
- Z900RS SE (183.7萬): 配備 Öhlins 後避震、Brembo M4.32 卡鉗、(行車記錄器、USB 電源/日本本土版限定)
- CB1000F SE (159.5萬): 配備子彈頭罩(風擋)、加熱手把、進退快排 (KQS)、專屬座椅縫線。
總結:
CB1000F (STD) 以不到 140 萬日圓的價格提供了壓倒性的馬力與電控,CP 值極高。但 Z900RS 此次改款補齊了電控短版(尤其是快排與巡航控制),並在 SE 版本提供了 Öhlins 與 Brembo 的頂級硬體。
CB1000F 贏在「性能」與「電控豐富度」;Z900RS 則勝在「經典外型」、「硬體配備」(SE版)以及「巡航控制」的實用性。 兩強的直接對決,勢必將重新洗牌日本大型街車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