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本大型街车 (Big Naked) 市场中,Kawasaki Z900RS 长期以来制霸著销售王座。自 2017 年 12 月问世以来,已连续七年蝉联日本大型重机(电自行车)的销售冠军。
为了挑战这位王者,Honda 终于派出了重量级刺客——CB1000F。这款车接替了停产的 CB1300SF,成为 CB 家族的新旗舰,于 2025 年 11 月 14 日正式发售。
如同 Z900RS 拥有 Z900RS Cafe 版本,CB1000F 也推出了配备子弹头式头灯罩(风挡)的“SE”版本。而王者 Z900RS 也不甘示弱,在 2026 年式迎来了首次重大改款,外观虽变动不大,但电控系统大幅强化,SE 版更首度披上了经典的黑红“火之玉”涂装,话题性十足。
这场新世代的日系经典街车大战正式开打,我们将从外观、引擎、底盘到电控,为您进行最深入的“捉对厮杀”!
内容大纲
【外观造型篇】CB 的现代方正 vs Z 的经典圆润
两款车的设计灵感均源自自家历史上的传奇名车。
- CB1000F: 向 1979 年的 CB750F/900F 致敬。设计上采用了大量的“方正”元素,并重新诠释了从油箱(油缸)延伸至车尾的流线造型。然而,相较于 Z900RS,CB1000F 的线条更为现代、更具侵略性,经典的致敬意味更像是一种“现代改编”。
- Z900RS: 灵感源自 1972 年的“Z1”。全车充满了“圆润”的曲线,标志性的水滴型油箱与圆滑的车尾设计,使其在视觉上更贴近原典的复古精神。2026 年新款的外观变动不大,主要在于排气管尾段与座椅造型的修改。

CB1000F 的外形呈方形,与 Z 的圆润型形成对比。与 CB750F/900F 一样,它采用了连接油箱和尾部的流线型线条,但其布局更现代

新款 Z900RS SE。油箱和其他外部部件采用了 Z1 系列典型的圆润复古设计。 2026 年车型的外观与前代车型相同,但主要变化在于座椅和排气管

CB1000F 的油箱边缘锋利且宽大,但其形状比 CB750F/900F 更精致,棱角更少

Z900RS 拥有流线型的水滴形油箱,从上方看显得容量很大,但从侧面看则比较纤薄

CB1000F配备圆形LED头灯和CB750F风格的双喇叭。它拥有标志性的环绕灯组,低光上部灯组亮起,高光时上下两部分灯组同时亮起。方向灯位于头灯底部

Z900RS 采用直径 170 毫米的头灯和单喇叭,比 CB 的要小。透镜内部被分隔成六个腔室,四个用于近光,两个用于远光,但这种设计使得整个大灯始终看起来处于点亮状态。方向灯位于头灯旁

CB的尾罩和尾灯也采用了“喇叭”造型设计。与CB750F/900F一样,尾部略微上翘。紧急煞车灯为标准配备,所有灯具均为LED灯

Z系列车型拥有弧形尾部和椭圆形尾灯,让人联想到Z1。单一LED灯泡从表面发出光芒,营造出复古外观。包括方向灯在内的所有灯组均采用LED光源
细节比较:
| 特征 | CB1000F | Z900RS (新款) |
| 整体线条 | 现代、方正、运动感强烈 | 经典、圆润、水平线条 |
| 油箱(油缸) | 棱角分明、横向宽阔 | 水滴型、线条流畅 |
| 头灯 | 圆形LED (外圈光环),下方配双喇叭 | 圆形LED (φ170mm),配单喇叭 |
| 尾灯 | 方形LED (致敬CB-F的微翘造型) | 椭圆形LED (Z1经典面发光风格) |
| 后视镜 | 五角形 (与Hornet同款) | 圆形 (Z1风格) |
CB1000F 像是一款穿着复古外衣的现代运动街车;而 Z900RS 则更致力于重现 70 年代的怀旧氛围。
【引擎动力篇】同为水冷直四,CB 马力、扭力占优
两款车都源自于高性能的 Streetfighter (街霸) 车款。CB1000F 来自 CB1000 Hornet;Z900RS 则来自 Z900。
CB1000F (999cc):
采用源自 CBR1000RR (SC77) 的新世代引擎。虽然马力相比 Hornet 下调了 28ps,但仍爆发出 124ps 的强大马力与 10.5kg-m 的扭力,并且针对街道骑乘强化了中低转速域的反应。其引擎更具特色的是,采用了“左右2汽缸不同气门正时”的技术,营造出如同化油器车款般的不规律脉动感。
Z900RS (948cc):
2026 年新款迎来重大升级,导入了电子油门 (ETV) 与 6轴 IMU。为符合 Euro 5+ 法规,采用了新设计的凸轮轴与排气系统。虽然日本规格尚未公布,但欧规马力小幅提升 5ps 来到 116ps,最大马力转速也提高了 800rpm,使其高转延伸性更好。引擎外观保留了 Z1 标志性的“空冷散热鳍片”雕刻。

CB1000F 搭载了源自 CB1000 Hornet 的 999cc 直列四缸引擎,但对凸轮轴和变速箱进行了改进。其缸径 x 行程和压缩比与 Hornet 相同,但三个主轴呈三角形排列

Z900RS的948cc直列四缸引擎的特色在于其汽缸盖上的风冷散热片,让人联想到Z1。引擎盖也采用了源自Z1的传统设计。三根主轴呈直线排列,更增添了复古气息

CB的排气管与Hornet的相同,采用4合2合1的排气系统。 Hornet SP没有配备排气阀

Z系列车型改进了排气管形状,使其向前突出。此外预燃室尺寸缩小,并增加了一个副催化器,排气系统为四合一设计

CB的喇叭形尾段采用三腔结构,可放大引擎的脉动声。它比Z的消音器更长,音量也更大

新款Z的喇叭形尾段比上一代长70毫米,并采用了全新设计的螺栓连接式尾段。照片中所示的标准款是一款表面经拉丝处理的中空双层结构排气尾段,采用黑色涂层,不易褪色
数据对决 (CB / Z):
| 规格 | CB1000F | Z900RS (2026 欧规) |
| 排气量 | 999cc | 948cc |
| 最大马力 | 124ps / 9000rpm | 116ps / 9300rpm |
| 最大扭力 | 10.5kg-m / 8000rpm | 9.48kg-m / 7700rpm |
| 排气系统 | 4-in-2-in-1 | 4-in-1 |
| 排气管尾段 | 较长、音量感浑厚 | 较短 (新款加长70mm)、平口切割 |
总结: 尽管 Z900RS 进行了升级,但 CB1000F 凭借排气量优势,在马力与扭力数据上仍全面胜出。
【车体底盘篇】CB 更紧凑运动化,Z 经典依旧
CB1000F 沿用 Hornet 的钢管钻石型车架,但换上了专属的后副车架,以营造 CB-F 的线条并提升双载舒适性。Z900RS 则沿用广受好评的钢管车架。两者在车架摇臂枢轴(Pivot)周边的结构设计上,能看出 CB 明显更为粗壮,刚性考量更偏向运动化。

CB 车架强调足够的刚性以及只有钢材才能提供的灵活性

Z 型车架以尽可能笔直的管材制造,以分散应力,枢轴周围的区域以副车架加强

CB车型采用41毫米Showa SFF-BP前避震,搭配310毫米煞车碟盘和Nissin对置四活塞径向安装卡钳。车辆进行了精细的调校,包括煞车油管膨胀率的调整。 CB和Z车型均可调整回弹/压缩阻尼力和预载

Z900RS STD(黑色球版)配备 φ41mm 倒置式前叉、φ300mm 碟式煞车碟盘和 Tokico 对向四活塞径向安装卡钳。卡钳采用阳极氧化处理并雷射雕刻

CB的后避震器采用全新设计的独立式单枪加压结构,并具有特殊的连杆比。回弹阻尼力和预载均可调整

Z系列车型采用了川崎超级跑车上常见的水平多连杆后悬吊。照片中所示的标准型号可对回弹阻尼力和预载进行无段调整

CB 的后摇臂是不对称的锥形铝压铸型,缩小了与排气管的间隙,使质量集中,同时确保了足够的倾斜角度

Z 的铝制后摇臂是对称的,形状简单笔直,重量仅 3.9 公斤
数据对决 (CB / Z):
| 规格 | CB1000F | Z900RS (2026 欧规) |
| 车重 | 214kg (更轻) | 216kg |
| 轴距 | 1455mm (更短) | 1465mm |
| 座高 | 795mm (更低) | 810mm |
| 前悬吊 | Showa SFF-BP 41mm (全可调) | 倒立式 41mm (全可调) |
| 前煞车 | Nissin 辐射四活塞 / 310mm 双碟 | Tokico 辐射四活塞 / 300mm 双碟 |
| 摇臂 | 铝合金非对称摇臂 | 铝合金对称摇臂 |
总结: 从数据上看,CB1000F 拥有更轻的车重、更短的轴距、更低的座高,显示其操控设定可能更为灵活、更具运动性。Z900RS 的新款座高虽微幅上升至 810mm,但官方称透过座椅泡棉改良,实际脚着地性(足つき)与旧款几乎相同。
【电子控制篇】CB 辅助系统完备,Z 补齐关键功能
这是两车差异最大的地方,也是 Z900RS 此次改款的重点。
Z900RS (新款):
终于导入了电子油门 (ETV) 与 6轴 IMU。这使其获得了现代车款的关键功能:弯道 ABS、KQS (进退档快排) 以及车迷敲碗已久的巡航控制 (Cruise Control)。
CB1000F:
CB1000F 的电控系统更为“豪华”。除了 Z900RS 拥有的功能(KQS为选配)外,它还额外搭载了动力模式 (3+2 User)、引擎煞车控制 (3段)、孤轮控制 (Wheelie Control)、后轮浮举控制 (Rear Lift Control),甚至标配了芯片钥匙 (Smart Key)。
仪表板:
- CB1000F: 5 吋 TFT 全彩液晶萤幕。功能丰富、可显示导航,但造型被批评为“平板电脑”,缺乏复古感。
- Z900RS: 经典的“砲弹型”双环指针仪表,中央配备反白 LCD。新款加入了手机连线功能,可在 LCD 上显示通知,但无法显示导航。

Z系列仪表在两个模指针表的中央配备了一块单色倒置液晶面板。它还新增了智慧型手机连接功能,可以将手机和电子邮件通知显示在仪表板上。然而导航系统似乎无法在仪表板上显示,但外形是最大特色

CB1000F采用5吋TFT彩色液晶仪表,常见于HONDA车款,与CB1000 Hornet相同

开启电源后,萤幕上会出现“CB1000F”动画(位于左上角)。显示模式有三种:圆形、条形和简约,背景颜色可以选择白色、黑色或自动

CB1000F可选配快速换档器,而SE车型则标配快速换档器和导流罩。换档力度可透过仪表板上的上下方向设定三级

Z系列标配快速换档器,可升档和降档使用。它采用非接触式传感器,可靠性高。此外,它还配备了经过特殊调校的自动桥接功能
| 电控项目 | CB1000F | Z900RS (新款) |
| 电子油门 | 标配 | 标配 (新) |
| 6轴 IMU | 标配 | 标配 (新) |
| 弯道 ABS | 标配 | 标配 (新) |
| 循迹控制(TCS) | 标配 (3段) | 标配 (3段) |
| 骑行模式 | 标配 (3+2 User) | 无 |
| 引擎煞车控制 | 标配 (3段) | 无 |
| 孤轮控制 | 标配 | 无 |
| 巡航控制(定速) | 无 (最大弱点) | 标配 (新) |
| 进退快排(KQS) | 选配 (SE版标配) | 标配 (新) |
| 芯片钥匙 | 标配 | 无 |
总结: CB1000F 提供了更全面的电控辅助,更像一台顶级运动车款。然而,Z900RS 却拥有巡航控制,这对于一台复古街车来说是极其实用的长途配备,反观 CB1000F 竟未配备,是其最大弱点。
【价格篇】CB 入门价震撼,SE 版 Z 更贵
价格与等级 (日圆):
Z900RS 新款价格全面上涨,SE 版本涨幅高达 13.2 万日圆。CB1000F 则以极具杀伤力的 130 万日圆级距登场。
| 价格排序 | 车款 | 售价 (日圆) | 备注 |
| 1 | CB1000F (STD) | 1,397,000 | 价格震撼! |
| 2 | Z900RS Black Ball | 1,529,000 | 新款 STD 定位 |
| 3 | Z900RS Cafe | 1,540,000 | 新款 (涨幅最小) |
| 4 | CB1000F SE | 1,595,000 | 有罩版 CB 更便宜 |
| 5 | Z900RS SE | 1,837,000 | 顶规版 Z 贵许多 |
Z车系均包含 Kawasaki Care 保养服务
顶规 SE 版本比较:
- Z900RS SE (183.7万): 配备 Öhlins 后避震、Brembo M4.32 卡钳、(行车记录器、USB 电源/日本本土版限定)
- CB1000F SE (159.5万): 配备子弹头罩(风挡)、加热手把、进退快排 (KQS)、专属座椅缝线。
总结:
CB1000F (STD) 以不到 140 万日圆的价格提供了压倒性的马力与电控,CP 值极高。但 Z900RS 此次改款补齐了电控短版(尤其是快排与巡航控制),并在 SE 版本提供了 Öhlins 与 Brembo 的顶级硬件。
CB1000F 赢在“性能”与“电控丰富度”;Z900RS 则胜在“经典外型”、“硬件配备”(SE版)以及“巡航控制”的实用性。 两强的直接对决,势必将重新洗牌日本大型街车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