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殘酷擂台要帶來的戲碼,就是眾所矚目、頂尖白牌速克達的對決;KYMCO KRV 180 與 SYM DRG BT!
![]()
內容大綱
前言
SYM 在 2019 年末推出 DRG BT 時,可說是在速克達市場投下了震撼彈!頂尖的規格搭配概念車般的超帥造型,改寫了國產速克達的外型設計,再加上 SYM 獨有的三零科技加持,使其至今仍有超高討論度。
![]()
不過競爭對手也不是省油的燈,KYMCO 在去年底端出了 KRV 180 應戰!憑藉著在大羊領域固鎖式引擎科技的下放在 KRV 180 車上開發出全新的 PTM 傳動系統。靠著這項國產車中首見的技術以及多項電控的導入,讓 KYMCO KRV 180 的呼聲一度蓋過 SYM DRG BT。
![]()
雖然 DRG BT (105,000元) 與 KRV 180 TCS (123,800元) 的價格有些落差,但既然網友就是敲碗想看這兩車對決,小老婆編輯部就測給你看!
接下來我們會測試下列項目 :
馬力機實測
0-800m 加速
繞錐測試
60-0km/h煞車測試
市區操控
山道操控
置物空間
後座測試操控介面
馬力機實測
按照慣例,上馬力機前我們會將胎壓打到標準值,並且採用固定傳動的方式測試,以取得真實的引擎輸出。
KYMCO KRV 180
最大馬力 13.1hp@7,436rpm
最大扭力 14.0Nm@4,048rpm
![]()
![]()
SYM DRG BT
最大馬力 12.2hp@8,828rpm
最大扭力 15.9Nm@ 3,956rpm
![]()
![]()
透過軟體將兩車的馬力數據交疊比較,可以看出在低轉速時 DRG 的表現強一些,但在常用轉速域 5,500 到 8,000rpm 都是 KRV 大勝!整體來說 KRV 180 的馬力表現比 DRG BT 優異不少,不過讓人出乎預料的是 DRG BT 的扭力竟然比 KRV 還大。至於 0-800m 加速數據就不是這樣了,繼續看下去吧!
![]()
0-800m 加速實戰
首先進行的是 0-800m 距離的同場加速較勁。大魔王 Singer 與卡普皆採用標準騎乘姿勢進行加速。當然啦,為求公平起見,體重較輕的一方會在車箱內放入相對重量的物品以示公平。
![]()
測試車手一號 : Singer
裝備重量:95.9 kg
![]()
測試車手二號 : 卡普
裝備重量:102.35 kg
![]()
壓艙物 6.4kg,將會伴隨著 Singer。讓加速時兩車的負載一致。
![]()
實測前除了加滿油之外,也再次確認兩車胎壓是否為原廠標準值。
![]()
![]()
同場實測見真章
我們以 QSTARZ 6000S 做為測試儀器,兩車兩人將會交換位置、交換車輛的方式交叉測試,一共進行 4 趟 0-800m 加速實測,取最佳成績為實測結果。
![]()
令人意外的是,萬眾矚目、較晚推出且排氣量較大的 KRV 180 從起跑到中段位置都落後於 DRG BT。
![]()
尤其在通過中段時能夠明顯看出兩車的差異,雖然不同趟次兩車距離有所差異,但每次都是 DRG BT 跑在前頭。
![]()
透過數據化的結果我們能得出, DRG BT 從起步到常用的中段速域表現都是比較出色的,只有在高速時 KRV 180 才逐漸追上。仔細看我們測試的數據,KRV 180 從 0 加速到時速 100km/h 的時間其實比 DRG BT 來得短,通過 800m 的時速也比 DRG BT 來得快。但 0-90km/h 的數據皆是 DRG BT 勝出、DRG BT 自然就更快通過 800m 的距離。從這樣的結果我們也能看出,若是將測試改為 0-1km 的話,或許結果就會有所不同了。
![]()
零後仰、PTM 誰厲害!? 繞錐測試測起來
在開始繞錐之前,先來看看兩車的前後配重吧!畢竟強調運動性能的兩車,前、後配重對於運動性能來說自然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在上磅秤之前,我們也已經先把油箱加滿了!
量測結果如下,KYMCO KRV 180 的重量要比 SYM DRG BT 重了 13.5kg,也就是重了將近 1 成。而在前後配重比例方面,DRG 與 KRV 的比例分別為 43 : 57 與 46 :54,前後配重表現都算相當出色,但採用 PTM 系統的 KRV 180 仍略勝一籌!
![]()
KYMCO KRV 180 上秤!
![]()
![]()
SYM DRG BT 上秤!
![]()
![]()
繞錐測試開始!
緊湊的繞錐挑戰,十分注重車體剛性與懸吊設定,考驗著車輛的運動性,夠靈活才能在此項目勝出!
大魔王 Singer 表示:「採用 13 吋輪圈的 KRV 實際騎乘起來竟然比 12 吋運動速克達還要靈巧!這就是 PTM 系統最有價值的地方,能夠充分減輕簧下重量,靈活度讓人印象深刻。」
![]()
「DRG BT 不僅有低重心設計,雖然輸 KRV 那麼一點、但前後配重也接近 50:50,將傳統速克達設計的極限做到淋漓盡致,前後懸吊的搭配與零後仰技術在這項測試中確實起到顯著的效果。」
![]()
從結果來看,這項目是 SYM DRG BT 勝出,原因在於 DRG BT 不僅輕了 10kg,靈敏的油門反應與強調中低速的扭力,繞起錐來如魚得水。KRV 180 的部分,雖然傾倒速度和後輪反應都比 DRG 更棒,但導致 KRV 失利最大的原因在於油門反應較慢、引擎前段出力較不敏銳,再加上前避震器行程較長的原因,讓 KRV 在繞錐項目趨於弱勢。
![]()
而我們也針對開、關 TCS 來測試 KRV 的繞錐反應,雖然測試時無暇看儀錶 TCS 燈號有無亮起,車身動態也沒有明顯的差異,但是關閉 TCS 所測出來的成績確實是比較優異的。
60 – 0km/h 煞車測試
KYMCO KRV 180 煞車規格
前制動 270mm 碟盤 x 單向雙活塞卡鉗
![]()
後制動 234mm 碟盤 x 單向雙活塞卡鉗
![]()
不得不說,KRV 180 的煞車手感很棒、總泵的造型也較精緻。
![]()
SYM DRG BT 制動規格
前制動 260mm 碟盤 x 單向雙活塞卡鉗
![]()
後制動 230mm 碟盤 x 對向雙活塞卡鉗
![]()
兩車的 ABS 都使用 BOSCH 10 ,因此我們執行 60-0km/h 煞車測試,分別針對前煞車、後煞車,以及前後一起全力煞車測試。
KRV 煞車表現 – 全力前煞車時,後輪會微微浮起,但 ABS 很快就會偵測到、並介入,煞車過程還算平順。而在後煞車的部分、鎖死後也會立即點放、不會發生偏移的狀況。最後說說前+後煞車吧,不僅能明顯縮短煞車距離,後輪浮起的幅度比單煞前輪更小,整體相當穩定。
![]()
DRG BT 煞車表現 – 僅煞前煞車時,ABS 及時介入完全沒有後輪浮舉的情況,後煞車與 KRV 相似、也十分穩定無偏擺。前+後全力煞車亦十分穩定、也沒有後輪浮舉的情況。
![]()
測驗結果如下 :
從下表數據來看,KRV 180 在單獨煞前煞與後煞的情況下表現都優於 DRG BT,但前後一起全力煞車的情況下,兩車的表現算是平分秋色。
![]()
山道操控
車輛操控性也可說是三零科技與 PTM 系統的對決,在實際測試之前之前,先讓我們來了解其原理。
![]()
SYM DRG BT – ZRSG 三零科技
三零科技分別是零後仰懸吊、零延遲啟動以及零噪音零污染怠速系統。主要影響操控的,是其中的零後仰懸吊,是透過獨家引擎吊架設計,防止引擎上抬、加速更快更穩定。
![]()
KYMCO KRV 180 – PTM 系統
透過 PTM 傳動機構將 CVT 變速箱前移,擺脫速克達後懸吊與變速箱一體的命運,不僅大幅降低後避震器負擔,固鎖式引擎更是能將質量結合至車架,創造出有如檔車的運動性能。
![]()
先來說光陽的 KRV 180 的操控感吧,KRV 在山路上騎起來完全不像是一台 144kg 的車,反倒給人猶如 YAMAHA 四代勁戰那樣靈巧、輕盈的操控感,進出彎完全不費力,收油、順順的傾倒就可以克服大多數的彎道。
![]()
前後 13 吋輪圈配上長行程的前叉,在台灣的山路上相當好用,尤其是像台三線那種高速彎道,騎一次就會愛上,可以說是彎道操控感受目前最厲害的白牌速克達,我想這就是 PTM 系統的價值所在。
![]()
DRG BT 雖然是傳統速克達架構,但三陽卻將車輛重心與配重發揮到淋漓盡致,135公斤以 13 吋輪徑車款來說相當輕。
![]()
輕巧的車重與配備再加上三零科技中的零後仰懸吊系統,讓引擎和前後輪放在同一直線上,同級對手很難再找到能與 DRG BT 一拼高下的車款。
![]()
市區操控
除了彎道操控性,也分享一下一般的騎乘感受,KRV 180 的 PTM 系統,是將引擎與打檔車一樣固定在車架上,因此先天的條件讓引擎震動比較明顯,雖然有雙平衡軸的加持但抑震性似乎有限。與一般的速克達相比,怠速的後照鏡抖動和加速時屁股傳來的酥麻感,對於第一次騎乘這款車的朋友來說可能要習慣一下。
![]()
此外,KRV 180 右邊的傳動箱為了要散熱而做成半外露式,因此加速的噪音會比較大,而左邊的皮帶傳動系統在減速時則會出現一點口哨聲,這些狀況都是正常的。前後煞車拉桿行程較長且 Q 軟、手感很棒,有點像是改裝卡鉗與總泵的感受,坐墊十分舒服,長途騎下來屁股也不會痛。
![]()
DRG BT 的引擎運轉相當安靜,加上三零科技的零噪音零延遲啟動,整體使用都相當方便。傳統 CVT 傳動箱可以利用傳動外蓋內側的海綿來阻隔噪音,因此車輛運轉相對安靜,整台車聲音比較明顯的地方,應該是那隻會被誤會成是改裝管的原廠排氣管吧!
![]()
DRG BT 的起步與前段加速都十分充沛,可以輕鬆的脫開車陣,是 DRG BT 最迷人的地方。
![]()
長途油耗的部分 KRV 180 與 DRG BT 分別約 30.6km/L 與 31.2km/L,油耗表現差異不大。
前置物空間
KRV 180 前置物較大,放入冰壩杯綽綽有餘,因此一般 700c.c. 手搖杯也能輕鬆放入,更不用說 600c.c. 寶特瓶了,一次塞入三瓶都沒問題。
![]()
![]()
DRG BT 前置物就相當有限,冰壩杯不可行之外,600c.c. 寶特瓶也只能放一瓶。
![]()
![]()
腳踏空間
兩車都能放入標準尺寸的登機箱,但 KRV 180 的腳踏位置還是稍長一些,且 DRG BT 沒有前方的置腳空間設計。
![]()
![]()
踏板沒有往前斜的置腳空間,長途騎乘的話沒辦法換姿勢放鬆一下。
![]()
車箱空間
KRV 180 的車箱容量目視比起 DRG BT 深。
![]()
獨特的機構設計緣故,將空濾箱設計在車箱前端。此圖也能看到最前方有椅墊自動彈起機構。
![]()
車箱尾部有自動感應式照明設計。
![]()
相較之下 DRG BT 的車箱容量就稍小一些。且無照明、無自動彈起。
![]()
安全帽放入實測
試著放入 Nolan X-803 RS Size : XL 全罩安全帽,兩車皆無法蓋上。
![]()
#KRV 180
![]()
#DRG BT
Nolan N87 Size : M 全罩安全帽,KRV 180 正放、側放都能蓋上,DRG BT 仍然無法蓋上。
![]()
#KRV 180
![]()
#DRG BT
後座心得
後座位置的部分,請大家熟悉的阿娟試坐與我們分享。
![]()
DRG BT 的後扶手雖然帥慘了,但造型上比較不好抓握,相較之下 KRV 180 的後扶手較舒適。
![]()
再來是乘客座高部分,DRG BT 的坐墊比較厚,所以對於身材嬌小的女生上車會相對吃力,而 KRV 180 則是車尾較寬,所以很容易卡到大腿兩側。
![]()
![]()
乘客腳踏的部分,DRG BT 沒有自動彈出設計,KRV 180 有,兩輛車畢竟都是要價 10 萬元以上的車款,DRG BT 少了這項實在有些可惜。
![]()
#KRV 180
![]()
#DRG BT
一般來說坐墊面積越大受力面積也會越大,所以長時間坐下來臀部也較不會感到不適。兩車相比,DRG BT 的坐墊雖然比較小了一點,但坐墊卻是相對軟的,不過由於我們並沒有兩車長途雙載體驗,所以這方面就不多做說明。
操控介面比較
在儀錶的設計方面兩車有所不同,DRG BT 將儀錶直接固定在把手中央,而 KRV 180 則是在車頭處、離騎士的視線較遠,但也因為距離的緣故,兩車的儀錶大小有所不同,但都能清楚辨識需要的資訊。
![]()
#DRG BT
由於功能不像 KRV 180 那麼複雜,因此左側開關配置如同 SYM 常見車款。
![]()
右側依序是雙黃燈、怠速熄火以及啟動鈕。
![]()
QC3.0 車充,以及 SYM 常見的獨立式椅墊開關。
![]()
KRV 180 較特別的地方是額外安裝了一個小儀錶在把手中央,除了顯示如 ABS、TCS 以及引擎故障燈號之外,儀錶的選擇按鍵也設計在此。此外,KRV 180 頂規版還配備了 Keyless 以及雙 USB 充電插槽,在這部份算是略勝一籌。 (KRV 入門版為傳統鑰匙、單 USB 插槽)
![]()
#KRV 180
KRV 180 TCS 版本配有 Keyless。
![]()
解鎖 Keyless 以及 TCS 開關都在左側把手上。
![]()
右把手僅有雙黃燈與啟動鈕。
![]()
KRV 180 Keyless 版本具有兩個 USB 車充插槽 (5V/2A+QC3.0)。
![]()
外型比一比
KYMCO KRV 180 採用全 LED 燈具,雙鷹眼大燈中央為近燈、兩側為遠燈。
![]()
![]()
兩車都採用上揚的車尾設計,展現出運動氣息。
![]()
SYM DRG BT 的車頭實在讓人印象深刻,我想最大的原因就是兩側序列式的大燈組吧。
![]()
下方是近燈、上方則是遠燈。
![]()
除了特別的大燈之外,晝行燈也很酷、是與方向燈共用,當方向燈亮起時晝行燈就會自動轉為橘色並閃爍。
![]()
上揚的車尾亦是 DRG 傑出的一手,透過下置土除與牌架,營造出俐落的車尾曲線。
![]()
兩車皆採用五爪輪圈造型,不過 DRG BT 是迴旋式,而 KRV 180 則是鏤空直五爪。
![]()
![]()
水箱置放位置也不同,DRG BT 擺放在常見的右側,而 KRV 180 則因為傳動的緣故,將水箱放置於左側。
![]()
![]()
排氣管的設計,兩車都採用短管,DRG BT 單搖臂能完整裸露出後框線條。
![]()
![]()
KRV 排氣管角度更翹、配上 PTM 系統的俐落車尾,不見傳統速克達傳動與空濾,因此看起來更霸氣!
![]()
![]()
KYMCO KRV 180 與 SYM DRG BT 哪輛車的造型更合你的口味呢?留言告訴我們吧!
![]()
兩車規格表比較
![]()
總結
說實在話,如果只看實測數據的表現,價格更便宜、排氣量較小的 SYM DRG BT 似乎完美勝利,但其實騎乘感受很多地方是難以數據化的,所以我們才如此愛騎車、覺得機車很有溫度不是嗎?像是 KRV 因為低速油門反應不佳,在繞錐敗下陣來,但並不代表 KRV 的運動性差,兩車戰山路的話誰輸誰贏還很難說!且在置物空間、機能配備方面,KRV 都是優於 DRG 的,所以除了數據之外、也需要用許多文字來說明。
但最讓我們訝異的還是 KRV 180 的騎乘感受與公辦媒體試乘時有所落差,尤其時在低速時的油門反應,不免讓人有些失望。畢竟兩輛車都要價破十萬,不能一次到位就可惜了些。
喜愛影音的可以看我們 YouTube 影片介紹
原文出處:[殘酷擂台] KYMCO KRV 180 v.s SYM DRG BT 宿命的對決!
資料授權「小老婆汽機車資訊網」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