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大叔。
去年底透过线上发表的方式,BMW Motorrad 发表了旗下多功能冒险车代表 GS 车系的四十周年纪念版本,除了采用极其抢眼的黄、黑配色外,更导入了与汽车同级的头灯自动水平调整系统,可说是在质感与科技上又比对手跨出一个距离。这次应 BMW Motorrad 总代理汎德的邀请,来到苏澳进行 2021 R1250GS / Adventure 的试驾,让大叔带各位一探这只水冷鸟王的魅力所在。
![]()
集沈稳、舒适与性能于一身的绝佳多功能冒险车款
这次试乘大叔分配到的是四十周年纪念版的 R1250GS ADV ,在动力上其实与 2018 年发表的 R1250 GS / ADV 没有不同。不过在此次小改款后,动力模式增加了 ECO 模式,透过萤幕右上方的绿色横条提醒车主右手的安分程度,对于长途旅行或是对油耗较为计较的车主而言,这模式可以达到较佳油耗的理想值,但是对于大叔来说,试乘那有在乎油耗的啦,体验完 Rain 与 ECO 模式后,便切回 Road 模式享受全马力带来的绝妙快感。
![]()
由于强调长途旅行的舒适与便利性,R1250GS ADV 装备了高达 30L 的超大油箱,让骑士再也不必担心油料的问题,而标准版 GS 油箱也有 20L 的水准,但要与 GS ADV 来比较,还是略逊了点。虽说 GS ADV 车型有着超大油箱,但整体的动态反应并不因为增加的重量而有所迟缓,拜 BMW Motorrad 独特的前后悬吊系统,让行路感有别于其他使用潜望式悬吊的车款。
![]()
转下油门,水平对卧双缸引擎的运转相当细腻,从水冷 R1200 GS 开始,以往水平对卧特有的引擎运转惯性已经相当轻微,到了搭载 ShiftCam 机构的 R1250 GS / ADV 上更是提升至另一个水准。从 3,000 转左右就开始涌出的强劲扭力,让大叔不用频频地变换档位,甚至在四档 2,500 转的状态下,引擎依旧保有平顺的输出,这与其他同级对手偏高转速的输出相较,“大鸟”的优势可说相当突出。
![]()
拜 ShiftCam 可变汽门所赐,当转速提升至凸轮切换点时,可以听见从排气管传来浑厚的“磅”声响,加上大排量的水平对卧引擎的低频声浪,加上进退快排的帮助,每每换档时的排气音爆回荡在台九丁线上,可让大叔的肾上腺素加速分泌。除了动力外,强大的电控系统一直都是 BMW 的拿手好戏之一,弯道 ABS、循迹控制、上坡起步辅助等都是标准配备,全车标配铝合金侧箱架、保杆与雾灯。除了丰富的配备外,这次又导入了能够根据车身水平状态自动调整头灯角度的功能,让 R1250 GS ADV 摇身一变成为公路骑乘、长途旅游的最佳玩伴。
![]()
“公路快跑、越野漫游”的双栖车款
既以越野赛事缔造出 GS 车款的传奇,自然也得试试越野路面的表现,到底以 GS ADV 这样重量级的车格,在越野路面上是否也能保有如公路般的灵巧表现呢?
![]()
总代理这次特别邀请 BMW 官方合作伙伴 TMT 团队进行越野路况的带领与注意事项的讲解,到了位于无尾港的入口前,先由 IIA 国际教官 Johnny Chen 为在场媒体说明等会进入越野路段时车辆设定与骑姿调整等事项。
![]()
在进入越野路段前,为了骑士的安全与车辆完整性,先将长风镜与后视镜拆除。
![]()
只要两颗螺丝就能轻松地将风镜移除。
![]()
出发前除了将行车模式切换至 Enduro 模式外,大叔也将 DTC 关闭。对于初学者来说,为了避免不当的油门操作造成后轮打滑进而发生转倒,Johnny 教官则是建议将 DTC 开启,虽然会限制动力输出,但这样能避免车辆引打滑的状况发生。
![]()
经过一段不算长的越野路段后,各媒体在教官的带领下进入了沙滩中,低重心的设计,加上 220mm 的前后悬吊行程,就算是不利于 GS ADV 这样重量级车款表现的软沙地型,还是拥有相当好的操控表现。如果能换成重量更轻的 GS Rallye 并将轮胎换成 50/50 的越野胎款,相信会有更多的乐趣。
![]()
GS ADV 高达 264kg 的重量对于松软的沙滩实在不太适应,加上轮胎采用 10/90 的道路用胎,对于过于松软的地形还是免不了挖挖地瓜。但 GS ADV 的强大低扭表现加上一点小技巧就让大叔顺利地脱离困境。
![]()
对于大多数习惯了抓地力的媒体而言,进入低摩擦力的沙地中就有如进入蚁狮陷阱的昆虫,倒车、转倒的情况比比皆是,连友站的小三都档不住松软的沙滩带来的残酷体验,进入了“不是抬车,就是在前往抬车的路途上”的无间模式中。
![]()
各媒体人东倒西歪的惨况让 Johnny 都看不下去,只好再次传授沙滩骑乘的小技巧。也很难得有总代理愿意将如此昂贵的车款让各媒体恣意地试乘,虽然大叔知道许多 BMW 车主不舍得把爱车骑去玩泥巴,但其实大鸟玩土的乐趣绝对有别于公路上骑乘,玩玩土也不枉 GS 车系优良的 DNA 喔。
![]()
外观细节与配备
![]()
外型上与旧款的 R1250 GS / ADV 车款几乎相同,除了四十周年纪念款配色外,最大的差异就是方向灯的造型了。
![]()
新导入的主动式水平调整 LED 头灯,能依据车辆水平动态调整大灯角度。
![]()
“XC”造型的日行灯设计也与旧款的单边倒“C”型有着很大的不同。据实际测试,这组大灯的反应相当即时,真的相当先进啊。
![]()
大面积的风镜,有效降低高速行进下对骑士上半身的风压。
![]()
GS 车系的招牌鸟嘴上土除。
![]()
这次小改款的另一项重点之一,新款的 LED 方向灯。这与 2021 年的 S1000XR 采用相同的配置。
![]()
四十周年纪念版特有的车身贴纸。
![]()
GS 车款的招牌 Telelever 结构悬吊。
![]()
前对向四活塞辐射卡钳搭配 305mm 浮动式碟盘。
![]()
采用普利司通 A41 多功能胎,偏重公路使用的特性让 GS ADV 在公路上的表现更加优异。
![]()
宽大的手把总成。
![]()
名为 Connectivity 的 6.5 吋 TFT 全彩液晶萤幕,已成为新一代 BMW 中、高阶车款的标准配备。
![]()
导航支架。
![]()
新的 USB 供电座,因应大多数 3C 产品的趋势,由传统的 DC 插座进化为 USB 插座。
![]()
看来复杂但操作上却相当符合人因工学的手把总成。定速机构、系统、悬吊、ABS 、ASC 调整都利用这些按钮与转轮控制。
![]()
四十周年纪年款特有的黄色护弓。
![]()
采用 Keyless 感应的油箱盖。
![]()
油箱盖前方的置物箱可以放置钥匙或是其他小物品。
![]()
油箱上的进气造型。
![]()
黄黑的四十周年纪念版车贴。
![]()
分离式的前后坐垫。较为可惜的是,以往列为标配的加温座垫,在 2021 年式样中变成须额外付费的选配。
![]()
四十周年纪念款特有的 Option 719 缸头盖,采用 CNC 加工制成,兼具质感与保护性的原厂精选套件。
![]()
原厂标配的上下保杆组,大大增加对车身的保护性。
![]()
原厂标配的 LED 雾灯。
![]()
越野必备的下护板也是标配。
![]()
聪明的 Dynamic ESA 主动式悬吊,能根据路况、载重来调整避震器阻尼与预载。
![]()
加大的脚踏也是 GS ADV 专属。
![]()
排气管的浑厚声浪让人难忘。
![]()
侧箱货架
![]()
特有的下置式土除,已是 GS 车系的特色之一。
![]()
铝合金后货架。
![]()
后尾灯造型与旧款相同,但后方向灯则是更改为双色,煞车时左右两边有红色 LED 连动亮起,但是当方向灯切换时,方向灯内侧的黄色 LED 则开始作动,视觉上相当有创新。
![]()
这次官方报价也一并公布:
R1250 GS 标准版 1,129,000 元、Rallye 版 1,189,000 元、Triple Black 版 1,149,000 元、Edition 版 1,219,000 元。
R1250 GS Adventure 标准版 1,259,000 元、Rallye 版 1,319,000 元、Triple Black 版 1,279,000 元、Edition 版 1,349,000 元。
大叔碎碎念
让大型多功能车马首是瞻的 BMW GS 车系,长就以来一直都是品味与身份的象征,当然许多车主不愿意将如此高贵的车款骑去越野,也让“大鸟”停留在只有公路骑乘的功能而已。这次透过试乘,让媒体除了感受到公路多功能车之王的魅力外,更体验到了 R1250 GS / ADV 越野的能耐与乐趣,新改款的大鸟是否能延续家族传奇的荣耀,不管在性能、乐趣或是销售上?大叔觉得应该是没太大的问题,毕竟越来越多车主发现骑鸟越野的乐趣了。
![]()
我是大叔,下次见。
原文出处:鸟王降临! 2021 BMW R1250 GS / ADV 40 周年纪念版试驾
资料授权“小老婆汽机车资讯网”
“Webike台湾”编辑部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