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11月初,SYM 在米兰车展将 DRG 的外观公开亮相后,网友对这台车的上市讯息关注度就没有停过。直到2019的下半年开始,有网友在路上捕获 DRG 测试车的画面后,天天都有网友在网络上询问 DRG 到底什么时候上市。
上周,SYM 官方正式举办发表会,将 DRG 高规格的各项性能数据以及售价公布后,更是将这台车的讨论度冲上高峰,甚至还创下首日接单超过700台的盛况。小老婆编辑部在发表会当天实际试乘后,对 DRG 的动态表现相当赞赏,发表会当天与 SYM 的研发团队面对面进行技术讨论后,也引起我们更多的好奇心。
究竟 DRG 这台车有多少能耐,就请各位继续看下去。
首先,DRG 的名字是由意大利文的 Drago 缩写而来,也就是中文的“龙”。
SYM 在2017年底先推出了以“凤凰”为名的 FNX,当时就曾预告将以欧洲的设计手法来表现东方文化的四灵兽,并称之为 Art-Fusion 的东西方文化揉合概念,而 DRG 就是继 FNX 之后,第二辆 “Art-Fusion”的设计车款。
要将线条极其复杂的“龙”,能够现实的在机车外观上呈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设计师将复杂的线条利用流体雕塑的方式,以多角度的折线象征龙的敏捷与气势。因此在外型上,就让 DRG 看起来跟其他车款并不相同。
在设计之初,SYM 内部就决定不以“通勤车”的角度来设定 DRG,而是以类“打档车”的概念,创造出一台能充分享受骑乘乐趣,动力性能与操控表现出众的“娱乐车款”。也因此,在通勤车款上视为“必要”的大型坐垫下置物空间,就并非是 DRG 设计上的优先考量,反而是以骑乘时的“动力”和“操控”为设计主轴。
![]()
(此为量产前试作车,车辆咬花、烤漆部分皆非量产形式)
DRG 的大灯,就象征“龙”的眼睛。
为了符合龙的造型,大灯采用较高成本的左右分离式设计,并使用直射式 LED 配上透镜,形成鱼眼的照射效果,也提高大灯亮度。远近灯为上下分离,下方是近灯,上方是远灯,当远灯亮起时,近灯依然亮着,以提升夜间山路的照明效果。
![]()
两侧的日行灯采用 LED 光源,让车头的视觉宽度增加,以彰显霸气,也提高夜间行车时的辨识度。
前方向灯整合于日行灯当中,且为隐藏式设计。当开启方向灯时,日行灯的垂直部分会变为黄色闪烁,看起来更具有科技感。
![]()
DRG 的前轮采用13吋轮框,配上260mm的浪花固定碟盘与单向双活塞卡钳,以及 Bosch 10代 ABS 防锁死煞车系统,安全性大幅提升。设计师在前卡钳固定座的中心进行篓空处理,一方面降低整体视觉的厚重感,一方面也稍微降低前避震器的簧下重量。
为了强化车辆的操控本质,SYM 研发部将 DRG 的轴距设定为 1380mm,并将前避震倾角设定为26.5度。整个骑起来完全不像是13吋轮框的车种,反而会有点近似12吋轮框的错觉。
轮圈造型采用五幅星型造型,可说是 FNX 125 轮框的13吋版本。
DRG 也承袭了 FNX 125 的轻量化铝圈,这颗13吋的前轮框重量仅有2963g,对于操控性表现有正面的帮助。
![]()
前轮的尺寸为 120/70-13,是目前的主流尺寸,可选择的轮胎相当多。
国产如MAXXIS或KENDA,进口如米其林、倍耐力或普利司通都有对应的产品可供选购。
![]()
右手开关,由上而下的排列是驻车警示灯、怠速熄火切换开关与引擎启动按钮。
![]()
不规则形状的全彩液晶仪表,带有光感应功能,可自动依照环境亮度微调仪表的本身亮度。减少夜间仪表亮度过亮造成眼睛疲劳,也避免日间亮度不足造成的辨识性问题。
![]()
(此为量产前试作车,车辆咬花、烤漆部分皆非量产形式)
正上方的块状显示为引擎转速表,中央大数字为车速表,车速表右方则是燃料计。
右方的区块为多功能显示,可显示时间、充电电压等功能。
![]()
(此为量产前试作车,车辆咬花、烤漆部分皆非量产形式)
也可以依照使用者需求调整为引擎转速显示,对于喜欢 DIY 调整传动的使用者来说,数字的引擎转速显示更能即时掌握传动状况。
![]()
(此为量产前试作车,车辆咬花、烤漆部分皆非量产形式)
龙头正下方有一个隐藏式挂够,左侧则是加油口。
![]()
(此为量产前试作车,车辆咬花、烤漆部分皆非量产形式)
龙头下方的右侧为多合一开关,并将坐垫开启独立成按钮式,只要在电门开启状态按下按钮即可开启坐垫下置物箱。
当锁车时,按钮也自动锁定。
![]()
(此为量产前试作车,车辆咬花、烤漆部分皆非量产形式)
多功能锁头旁边是近来颇受好评的 USB 充电座,并支援 QC 2.0 快速充电功能。
![]()
(此为量产前试作车,车辆咬花、烤漆部分皆非量产形式)
前置物箱尺寸,可轻松放入一瓶600cc的矿泉水。或者放置手机,并一边充电。
我不经意的放进一支 iPhone 11 Pro (不是 Max),是为了让你知道比例尺的大小。
![]()
虽然 DRG 的设计为短轴距重操控的玩乐用车,但前置脚空间却相当宽广。
![]()
强化操控性能的 DRG,一样采用颇受好评的 A.L.E.H. 零后仰下悬吊系统。
且配合中置避震器设计,将引擎位置往前往下移动,并增强吊架的抗扭转性能,称之为“零后仰悬吊系统2.0”
![]()
透过新设计的零后仰悬吊2.0系统,将引擎和前后轮放置在同一直线上,充分达成低重心的效果。
并将引擎位置接近骑士的位置,使得重心尽量集中在同一位置,这也是近年来强调操控性的街跑车的常见手法。
![]()
从车身侧面看过去,应该能比较清楚了解 SYM 的研发部想法。
当骑士坐在车上骑乘时,引擎曲轴、前轮、后轮,三个旋转重心的惯量恰好在一条直线,对于操控性有正面的效果。
![]()
DRG 在车身设计上,参考近几年欧系跑车的线条走向,将前后轮突出于车壳外,以创造出充分动感的流线风格,在视觉上也会觉得车身尺码缩小,而产生轻盈的感受。
![]()
此外,DRG 采用高耸的车尾线条,加上逐渐收窄的线条设计,试图创造类似仿赛车的车尾视觉效果。
![]()
(此为量产前试作车,车辆咬花、烤漆部分皆非量产形式)
侧面的多角度折线,在不同角度产生不同的光线反射,创造出类似龙麟的反射效果,也象征紧实的腰部肌肉线条。
![]()
(此为量产前试作车,车辆咬花、烤漆部分皆非量产形式)
后座飞旋踏板为手动设计,方便骑士将脚放在踏板上骑乘时,可以轻松的夹住座椅,并产生安定感。
(与自动弹开式的飞旋踏板相比,手动的稳定度更好。)
![]()
(此为量产前试作车,车辆咬花、烤漆部分皆非量产形式)
后尾灯采左右分离式设计,双勾造型的尾灯为 LED 搭配灯条,而煞车灯使用反射式 LED 设计,夜间看起来囧囧有神。
![]()
(此为量产前试作车,车辆咬花、烤漆部分皆非量产形式)
后扶手为时下流行的分离式设计。
![]()
(此为量产前试作车,车辆咬花、烤漆部分皆非量产形式)
后土除为全包覆式设计,在雨天时能有效的防止雨水喷溅。
![]()
(此为量产前试作车,车辆咬花、烤漆部分皆非量产形式)
后方向灯为 LED 配置,大牌则安装于后土除上的后牌架。
![]()
(此为量产前试作车,车辆咬花、烤漆部分皆非量产形式)
尾部中央像鳍片的机构是 ZRSG 控制器,负责控制怠速熄火与启动的电脑。
![]()
(此为量产前试作车,车辆咬花、烤漆部分皆非量产形式)
前面提到,DRG 整台车是以充满跑格的“玩乐车”为主要设计方向,SYM 的研发团队也参考近年来仿赛车款的短尾管设计方式,将 DRG 的排气管长度缩短,让整台车更具有跑格。采用椭圆管造型设计出双共振腔,而产生较为低频且单一的排气声浪,现场实际听会觉得有类似白铁改装管的效果。
![]()
(此为量产前试作车,车辆咬花、烤漆部分皆非量产形式)
单摇臂的设计搭配短尾管,将轮框的造型明显外露,加上五颗外露式的12mm螺丝,从这个角度看过去,有着接近仿赛车的视觉效果。
![]()
(此为量产前试作车,车辆咬花、烤漆部分皆非量产形式)
原厂后轮框也采用轻量化设计,重量为3705g。
![]()
后轮尺寸为130/70-13,也是常见的尺寸。
![]()
原厂在中柱的右侧,设计了倾角提示记号(Bank Angel Sensor),提醒车主磨到提示记号时就要收手,以免发生事故。
![]()
引擎
![]()
(此为量产前试作车,车辆咬花、烤漆部分皆非量产形式)
DRG 的动力心脏来自于 SYM 全新世代的单缸侧置水冷引擎,搭配ZRSG零延迟启动系统,排气量为158cc。
![]()
水冷排外侧的直栅式饰盖,直栅角度经过计算,骑乘时可有效的将气流导入水冷排,增加散热效率。
![]()
(此为量产前试作车,车辆咬花、烤漆部分皆非量产形式)
这颗内部代号为 D21 的单汽缸四气门水冷引擎,内径行程为59mm x 57.8mm,压缩比为11.2。
导入大量的最新科技,加上低阻抗低摩擦的设计,可在8000转时榨出最大15.5匹马力,5500转时即可输出1.54公斤-米的最大扭力。
![]()
将水冷系统中的水泵浦直接与凸轮连接,整体的配置更为集中化,除水冷管路可以做更有效地利用外,也可将旋转惯性尽量集中。
![]()
DRG 采用单凸轮轴四气门设计,并采用滚子气门摇臂,可大幅降低摩擦损失,运转的噪音也可大幅减少。
![]()
四气门的特性可以在高转时提供更好的进气效率,使得 DRG 引擎在高转的马力表现相当突出。中低转表现则透过凸轮重叠角的设定与进气系统的配合,创造出扭力高原的表现,加速表现更为亮眼。
![]()
夹角缩小的四气门配置,能够创造出更高的燃烧室面容比,使得 DRG 引擎的压缩比高达11.2。加上强化过的气门动端机构,让 DRG 引擎可以承受超过万转以上的最高转速,在这个排气量的原厂速克达中并不多见。
![]()
活塞顶的凹陷配合燃烧室形状,以获得最佳的混合气垂直滚流,大幅提高扭力表现与混合气效率,使得平均油耗表现一公升有42公里的实力。
![]()
新设计的水冷汽缸水道,能够使汽缸温度分布更为均匀,运转品质也更稳定,加上偏置曲轴设计,引擎运转阻力更小。
![]()
DRG 的汽缸套外侧使用新的离心铸造工法,可大幅增加表面积,也让混合气爆炸瞬间的高温能够更迅速地传达到水套,进行温度交换。
![]()
此外,DRG 引擎的汽缸和活塞采用“紧配”的方式提高气密性。
原厂建议 DRG 应该要充分训车,才能达到引擎的最高效率。
![]()
为了减少排气管拆装或更换时,还要考虑含氧感知器的问题,这次 DRG 将含氧感应器直接安装在汽缸头的排气口处,让大家 DIY 更方便。
![]()
当然,免不了要把 DRG 放上马力机实际测试,看看后轮马力的表现。
![]()
不过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请容我卖个关子,晚一点再跟各位分享马力图的数据。
![]()
第一次测试全新的 DRG 158,轮马力最大为11.5匹,最大扭力则为1.47公斤米。
不过根据 SYM 研发部的说法,这颗引擎磨合一阵子之后,整体的动力表现会有明显的变化。
![]()
经过了一段时间,这颗引擎大概将近一千公里的骑乘,应该是有稍微磨合了,我们把车再丢到马力机上测试。
![]()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DRG 158 的最大轮马力来到12.2匹,最大扭力也暴增到1.62公斤米。
以最大马力来说,提升了将近0.7匹,相当夸张的数字。
![]()
磨合前和磨合后的两张马力图比较一下,可以发现整段动力曲线都有明显的提升,甚至连最高转速也从9200转提升到9500转。
![]()
所以奉劝各位刚拿到 DRG 的车友,千万不要太心急。
DRG 158 的真正实力,要一段时间之后才会浮现………….
此外,这次我们也发现了一颗很有趣的ECU,晚一点跟画龙点睛的文章一起跟大家分享。
究竟 DRG 158 解开封印之后会有多疯狂!!!!
![]()
车架
DRG 的全装备重量为 135 公斤,相当于空重仅为120~125 公斤的水准,以一台158cc的水冷引擎速克达而言,是个不容易达成的数字。除了前后轮框采用轻量化铸造铝圈、后轮中置避震与单摇臂设计外,轻量化的不对称车架也是功不可没。
![]()
前轮转向结构的主要管径处,采用两段式加强结构,可以增加车辆煞车时的稳定性。配合新设计的零后仰悬吊系统2.0,充分解决车辆加减速时的骑马现象。
![]()
避震器附近结构,则依照电脑应力分析模拟测试结果进行必要的补强,并经过实车上路进行耐久测试,确认安全无虞。
![]()
传动系统
DRG 的传动系统,以 RV 180 Euro 车系为基础,配合传动箱长度进行皮带的调整。
![]()
传动箱外盖上有轴承,帮助后轴运转的平顺度,也降低起步加速时的碗公抖动机率。
![]()
普利珠的厚度则为14.93mm。
这是俗称为 20 x 15 规格的普利珠,也是跟 RV 180 Euro 采用相同的尺寸。
![]()
由日本阪东 BANDO 生产的传动皮带,宽度为 22.3mm。
编号是23100-D21-0000,为 DRG 专用的款式。
![]()
置物空间
很多网友对 DRG 158 的置物箱空间相当好奇,就顺便帮网友实际测试一下。
![]()
XL尺寸的 Airoh 全罩安全帽
![]()
我自己的 NOLAN X-802RR 全碳纤维安全帽,尺寸为XL,但无法放进置物箱。
不过各种安全帽的款式相当多,建议网友还是携带自己常用的安全帽实际测试后,会比较准确。
![]()
大灯亮度实测
DRG 的直射式 LED 搭配透镜达到鱼眼大灯的效果,近灯的表现相当均匀,切线也很清楚。
![]()
实际以照度计测量对地面的照度效果,最亮处在车前5m,照度是 89.6 Lux,车前10m处的照度则为 66 Lux。
![]()
远灯开启后,整体照度大幅提升。照度最高的位置在车前 15m处,达到 161 Lux的水准,车前20m的亮度也高达 136 Lux。
![]()
骑乘心得
前几天在桃园的大鲁阁卡丁车场进行赛道的试驾,今天主要是分享在一般山道骑乘的心得。
![]()
首先,在山路上骑乘 DRG,不会感觉到这是一台速克达,而是有着更类似打档车的骑乘感受。以我 95kg 的体重而言,前后悬吊的反应相当直接,前叉的阻尼在入弯前的重煞车相当够用,中置后悬吊的表现也相当优异,总是能让后轮紧紧的服贴在地面上。更重要的是,前后悬吊的是有互相搭配的,给骑乘者充分的安心感,可以依照自己的节奏享受弯道乐趣。
![]()
DRG 除了在水平方向的重心位置较低,在垂直方向的重心也集中在同一条线上,这点在连续S弯道上的骑乘特别有感。当需要从左倾变换成右倾的时候,车身的反应相当快速,也不需要花太多力气,就觉得 DRG 像你手脚的延伸般那样自在,只要把注意力放在进出弯道的路线选择和油门即可,是一台可以充分享受骑乘乐趣的车款。
![]()
由于 DRG 的装备重量仅有135kg,搭配低转开始涌现的大扭力与新的零后仰悬吊系统,出弯加速的表现令人激赏,补油后引擎的提速反应也相当快。甚至在长距离的高速弯道,入弯后右手开始将油门微开后产生的稳定推力,也让骑士相当放心,会让人一次次的想探索 DRG 的过弯极限,相当具有玩乐性。
![]()
以同级距的车种相比较,DRG 的轴距仅有 1380mm,在灵活性的表现相对更有优势,常常会让人忘记是台前后13吋轮胎的车款。加上良好的重心配置,很容易让人一下子就把倾角用完,而磨到左右两侧的中柱等硬物,但这并不代表 DRG 的倾角不够,因为后胎已经几乎吃满,只能说是 DRG 太好骑了。
![]()
DRG 的骑士三角设定,有点类似街车般的骑姿。手把较高且稍宽,坐垫高度与把手之间的高度差距较大,不想要随时用紧绷的战斗姿势骑乘的车主,也可以很放松的骑乘。置脚空间处也相当宽敞,骑士可以依据自身习惯变换,也方便各种身高的骑士找到舒服的姿势。
![]()
此外,有一个特别要跟各位分享的部分。
DRG 跟我自己的 FNX 125,虽然都是 ZRSG 零延迟启动系统的引擎,虽然都是ALEH零后仰悬吊系统的车款,但骑乘调性是完全不同的。FNX 125 骑起来的感觉有点像电动机车,引擎振动很小,油门反应很快,推力很直接,骑起来相当安静。仅有1295mm的轴距,让 FNX 在小弯道的过弯表现可以很刁钻,又非常省油,是台相当称职的“通勤车种”。
![]()
但 DRG 骑起来不是这个风格!!!
往车身中间靠近的引擎,中置后悬吊,以及“零后仰悬吊系统2.0”,你可以感受到两腿中间传来轻微的“引擎脉动”,加上短尾管带来澎湃且低沉的“排气声浪”,会随着车速和引擎转速不断地刺激你的肾上腺素,分泌更多的脑内啡。就像骑上打档车那样,嘴角微笑地、开心地陪着你奔驰在每一个弯道。
![]()
倾角检证
右侧则是磨到原厂设计的倾角提醒装置。也就是说,右侧的倾角会随着倾角提醒装置越磨越短而越来越深…..
![]()
结论:
相对于市面上种类极多的“通勤车种”,我会称 DRG 为“运动器材”。
而“运动器材”的重点,在于能否为车主带来足够的“乐趣”,享受“运动”的快感。就像买了保时捷 911 这类跑车的车主,不会把重点放在置物箱有多大,能不能载五个大人,关心的重点是这台车的操控乐趣,以及加速有多快,尾速有多少等。
![]()
DRG 在设计之初,就不是设定成一台买菜用的“通勤车款”。
而是在目前白牌速克达中选择极少的“运动器材”中,推出一台极富操控乐趣,动力强劲,配备高档,骑起来很爽的玩乐车种。如果你想买的是通勤车,建议可以考虑 FNX 125 ABS,或者活力、新迪爵、Z1 Attila 等车款,但如果你想要一台“好玩的玩具”,那就是 DRG 要跟的主人了。
![]()
后记: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 DRG 158 这颗引擎有很多好玩的地方。
接下来,我们会跟各位分享,DRG 这只“龙”,如何简单的释放强大性能,让 DRG 整个活起来,也就是俗称的“画龙点睛”。
![]()
(此为量产前试作车,车辆咬花、烤漆部分皆非量产形式)
资料授权“小老婆汽机车资讯网”
“Webike台湾”编辑部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