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nda (本田) 首款电动电自行车/摩托车“Honda WN7”,继先前在日本国内发表后,也在 EICMA 2025 (2025年米兰车展) 上隆重展出。本文将深入探讨其极为独特、甚至可说“没有主车架”的车体结构,以及其搭载的各项先进技术。
Honda WN7舍弃主车架的“前后分割骨架”

Honda WN7 的开发前提是在欧洲都会区使用,为了在壅塞路况下也能实现轻快的操控性。为此,Honda 将整备车重严格设定在 217 公斤、座高 800mm、轴距 1480mm,并确保了优异的脚着地性(足つき)。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Honda 做出了一个革命性的决定:舍弃传统的主车架 (Main frame),改用“前后分割骨架 (Front-Rear Split Skeleton)”的激进设计。
其核心结构,是将电动车中占据最大空间且最重的电池组,作为车体中央的“主结构承载体”。前方仅透过“转向头管支架 (Head pipe holder)”连接,后方则与“摇臂枢轴支架 (Pivot bracket)”锁定。这种结构类似于燃油车的 Monocoque (单体式) 车架,将电池当作受力结构的一部分,为实现纤细车身与轻快操控作出了巨大贡献。

WN7没有车架,如何创造“骑乘路感”?
然而,这种“前后分割”结构也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在没有传统车架的情况下,仅靠短小的支架和高刚性的电池组,来创造出燃油车特有的“骑乘路感”与“柔韧性”?
Honda 的答案是反向利用 Honda 在燃油车上累积的车架开发技术,刻意在前后支架上“制造形变”。
- 前方 (转向头管支架): 采用逆 Y 字形的铝合金支架。下方两侧的支臂被刻意拉长并设计成弯曲状,使其能如传统车架般产生“柔韧的形变”,避免了直线结构带来的生硬路感。上方支臂则采用高张力钢板,故意设计成弯曲造型来产生“荷重传递损耗”,借此打造出自然的操控感。
- 后方 (摇臂枢轴支架): 采用 L 形的铝合金支架,也利用其形状来确保刚性与良好的“韧性”。马达与齿轮箱则被整合为一体,固定在支架与电池组之间,发挥了如同传统车架摇臂枢轴横梁的强化效果。

WN7追求极致静肃性的传动系统
WN7 的另一大重点是追求极致的静肃性,以呼应其“化身为风、聆听自然”的理念。
WN7 采用了静音皮带传动系统。皮带传动(以碳纤维为芯线)基本不会有拉伸问题,无需像链条一样定期调整或上油润滑,使车身能保持清洁并有助于轻量化。
此外,在动力传输机构内部,WN7 舍弃了效率高但噪音大的“正齿轮 (Spur gear)”,改用静肃性更佳的“螺旋齿轮 (Helical gear)”,从根本上降低了运转噪音。

WN7配合丰富实用的电控辅助功能

WN7 也搭载了多项实用的电控功能:
- 减速度选择器 (4段可调动能回收): 这相当于燃油车的“引擎煞车”调整。利用马达可自由控制动能回收(回充)的特性,提供了 4 个级别的减速力道(从 Level 0 的“类空档滑行”到 Level 3 的“强动能回收”)。骑士可透过左侧把手的“+ / -”按键即时调整,在山路中可实现仅靠油门开阖的直觉操控。

- 微速行走模式 (Walking Speed Mode): 在狭窄空间中移车的利器。停车时,长按“+”键可微速前进,长按“-”键可微速后退。骑士无需下车,可直接跨坐在车上,透过油门控制最高 5km/h 的速度,便于精确操作。

- 可选式速度限制辅助 (Selectable Speed Limit Assist): 允许骑士任意设定 3 组时速限制器(20km/h 以上)。这项功能在欧洲常见的 30km/h 或 80km/h 速限区域间切换时非常有用,骑士仅需一键启动,车辆便会自动平顺地加减速至设定速度,无需分心注意仪表。

搭载了如此多革新结构与系统的 Honda WN7,堪称摩托车的未来形态,其真实的骑乘感受、实用性与运动性能,绝对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