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追求极速的1990年代,HONDA于1996年明确以“打造史上最快量产摩托车”为目标,推出了划时代车款——“CBR1100XX Super Blackbird”。这款以突破300km/h 极速为开发宗旨的旗舰车型,倾注了当时HONDA所有的技术精髓而集大成。
内容大纲
1990年代,是摩托车竞速的黄金时代
1990年代的摩托车产业尚未受到严格废气排放法规的限制,各大厂牌持续追求性能巅峰。极速表现成为评价旗舰车款的性能指标:HONDA CB750Four与KAWASAKI 900 Super Four(Z1)创下200km/h的纪录开始,随后SUZUKI GSX1100S KATANA又将极速推进至218km/h,而KAWASAKI GPZ900R更刷新纪录至250km/h,顶级旗舰车款的竞争日趋白热化。
1990年,KAWASAKI 推出 ZZ-R1100(ZX-11),仪表板的极速刻度直接指向320km/h。虽然实际量产车未能突破300km/h门槛,但这款车却成为首款将“300km/h”设为性能标竿的量产车型。笔者当年骑乘的C型ZZ-R1100,轻松就能达到250km/h的惊人表现。其后ZZ-R 更进化至D型,持续稳坐“全球最快摩托车”的宝座。

1990年问世的KAWASAKI “ZZ-R1100”于1993年进化为D型。虽仪表刻有320km/h刻度,实测仍未能突破300km/h。
1996年,HONDA终于推出用来对抗ZZ-R的终极武器——“CBR1100XX Super Blackbird”。这款为挑战 300km/h 极速而生的车型,集结了当代 HONDA 所有顶尖技术。作为前代“CBR1000F”的进化版(其海外版极速已达250km/h),CBR1100XX的使命,就是要彻底超越 ZZ-R 所树立的 290km/h 性能标竿。

“CBR1100XX Super Blackbird”以“史上最快量产摩托车”为目标开发的,在外型设计上也实现了革命性突破。

搭载全新设计车身与引擎的CBR1100XX,各部位皆投入HONDA最新技术。其极速最终成功突破300km/h大关。
事实上,HONDA早在1991年就已展现性能企图,推出干重仅185kg、搭载124PS马力893cc引擎的“CBR900RR FireBlade”,这款车被誉为现代SS(Super Sport,超级运动)车款的开山之作,为之后的高速性能车型奠定了基础。
“史上最快量产摩托车”正是此车的本质
“CBR1100XX Super Blackbird”属于现今所谓“巨型运动旅行车”类别,自前代车型“CBR1000F”以来,包括车体与引擎等所有部件皆重新设计、全面革新。
据悉HONDA在XX开发过程中,围绕三大核心理念进行研发:
- “绝对动力性能”:无论处于任何车速或引擎转速范围,皆能稳定输出强劲动力。
- “高机动性与锐利操控”: 实现大排气量车款罕见的敏捷操控特性与高速行驶稳定性。
- “卓越乘坐体验”:让骑士能充分享受来自世界顶尖性能车款的驾驭乐趣。
在具体开发层面,HONDA 更针对“符合世界最强超级运动车款地位”订立十项目标:
- 具备能瞬间感受到卓越空气力学与动力性能的设计
- 拥有令人热血沸腾的加速性能
- 高速巡航时仍保持稳定流畅的操控感
- 具备可媲美中量级车款的灵活且轻快的操控特性
- 采用先进的Dual Combined Brake System(双联动煞车系统),兼顾高速行驶所需煞车力道与骑乘便利性
- 搭载新开发的双轴平衡结构,有效抑制各转速域的震动
- 透过细致的风阻控制,确保高速行驶时的绝佳舒适性
- 骑乘越久,越能感受到精湛工艺所带来的人车合一体验
- 搭载高效照明系统,确保夜间行车最大视野与高度安全性
而第十项目标,也正是这款车最终极的开发宗旨——“成为史上最快的量产摩托车”。

身高171公分、体重65公斤的骑士跨坐状态。手把位置比预期更低,使上半身能自然感受到整流罩的保护效果。

双脚着地时,脚跟会明显浮起,但单脚着地时则可稳稳地接触地面,因此不会产生不安定感。

头灯采用被称为“piggyback”风格的新型双灯设计,与前整流罩呈现完全齐平。

整流罩前端设置进气口,能导入气流,透过提升空气压力大幅改善引擎进气效率,搭载直接空气导入系统(Direct Air Induction System)。

前后视镜内建方向灯,不仅有助减少空气阻力且提升极速表现,同时还增强了辨识度。

仪表板采用当时先进的设计:黑色底衬白色字体的转速表置于中央,两侧配置大型LCD显示萤幕。

离合器采用油压式设计。开关配置简洁明了,采用日本国内仕样镀铬处理的把手端子。

手把右侧装有危险警告灯开关。在所有出口海外版本,这个位置则安装了头灯开关。
新设计的动力系统可发挥164PS最大马力
“CBR1100XX Super Blackbird”搭载的引擎采用上曲轴箱/汽缸体一体式设计的全新结构。这具四行程、DOHC16汽门、直列四汽缸1137cc引擎,可输出164PS/10000rpm最大马力,与12.7kg-m/7250rpm最大扭力,实现当时全球领先的性能表现。
其缸径与行程为79×58mm,汽缸部位采用开放式汽缸体一体铸造技术。透过将汽缸套与缸径间距极致缩小等手法,达成轻量化与紧凑化设计。引擎本体重量较CBR1000F减轻约10kg,更是全球首款采用双轴平衡结构的超级运动车。

引擎采用当时最先进的上曲轴箱/汽缸体一体式设计,达成高度紧凑化。
初代型号采用口径42mm的倾斜型Flat Slide平滑滑动 CV型化油器,并采用3D–Map点火系统。1999年推出的第二型车款则改采用直接进气系统与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PGM-Fi)。最大马力虽维持在164PS不变,但最大转速略微下降至9500rpm。
2001年问世的第三型车款因应欧盟二期排放法规,最大马力下修至152PS,日本国内版本更受限于100PS。本次拍摄的车辆即为第三型日规版,车名也正式去除“Super Blackbird”之暱称,仅保留“CBR1100XX”。

出口海外版本的最大马力为164PS/10000rpm,但2001年推出的日规版则因自主限制而调降至100PS/8500rpm。

油箱设计虽未改变,但自第二型起改为燃油喷射系统,容量从22L增加至24L。

座垫前后有明显高低差、不过设计算是流畅。考量长途骑乘需求,采用适当硬度与厚度的设计。

极具特色的尾灯被称为“Dual-element Taillight 双元件尾灯”,与头灯同样采用上下排列的双灯泡设计。

排气管为不锈钢制4-2-1-2集合式设计,表面经抛光处理呈现精美质感。
车架、避震与煞车系统皆导入新技术
车架部分导入CBR900RR的研发经验,采用兼具轻量化与高刚性的全新钻石型铝合金双翼梁结构。搭配紧凑设计的引擎,实现质量集中化,造就媲美中量级车款的敏捷操控特性,这款车在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与全速域的反应性之间取得了绝佳平衡,展现出极高水准的操控性能。整车干重仅223kg,较CBR1000F轻了26kg。
前避震虽采用传统正立式前叉,但搭载无需调整即可根据路况自动提供最佳阻尼力的H.M.A.S.(Honda Multi-Action System),实现符合世界顶尖性能的稳定、安心操控感受。后避震则采用压缩侧阻尼无段可调的H.M.A.S.后避震器,搭配全新设计的目字型断面挤压成型铝合金后摇臂。

前叉采用直径43mm正立式前叉,配备能根据路况自动提供最佳阻尼力的H.M.A.S.系统。

前叉采用直径43mm正立式前叉,配备能根据路况自动提供最佳阻尼力的H.M.A.S.系统。
煞车系统采用Dual Combined Brake System(双联动煞车系统),透过操作煞车拉杆或踏板的操作,即可同时驱动前后煞车。其性能表现完全符合世界顶级超级运动车款的水准。前后共配备3组三活塞卡钳,由两套独立液压系统进行控制。前卡钳的两个外侧活塞由手拉杆控制,后卡钳的两个后活塞则透过具伺服结构的第二主缸控制,而前/后卡钳的中央活塞则透过脚踏板驱动。搭配的煞车碟盘规格为前轮直径310mm浮动式碟盘,后轮直径256mm固定式碟盘。

煞车系统采用可同时作动前后煞车的Dual Combined Brake System,前煞车为双碟配置。

后煞车采用搭配固定式碟盘的单碟设计。前/后的中央活塞透过脚踏板驱动。
极速争霸战的终结
这款堪称HONDA技术结晶的代表作“CBR1100XX Super Blackbird”,曾在实测中突破300km/h大关,荣登当时全球最快量产摩托车的宝座。然而1999年SUZUKI推出极速表现更上一层楼的“GSX1300R Hayabusa”,接着2000年KAWASAKI 发表的“ZX-12R”,将极速纪录再次推向新高峰。这场激烈的极速竞赛,随着各品牌纷纷投入,逐渐演变成白热化的技术较劲。最终因欧洲实施极速限制政策,强制加装300km/h限速器,并将仪表时速显示限制在299km/h,极速战正式划下休止符。结果CBR1100XX 在没有后继车款的情况下于2008年停产,正式结束其传奇一章。但不禁令人思考,如果极速竞赛持续下去,HONDA是否会打造一款真正突破300km/h的终极巨型运动旅行车?

1999年SUZUKI推出的“GSX1300R Hayabusa”夺走了XX的“世界最快”宝座,而法规限制也终结了这场极速争霸战。
CBR1100XX主要规格(2001年・日规仕样)
・全长×全宽×全高:2160×720×1200mm
・轴距:1490mm
・座高:810mm
・干重:225kg
・引擎:水冷4行程DOHC4汽门直列4汽缸1137cc
・最大马力:74kW(100PS)/8500rpm
・最大扭力:98N・m(9.99kgm)/6500rpm
・变速箱:往复式6档
・油箱容量:24L
・煞车系统:前=碟煞、后=碟煞
・轮胎规格:前=120/70-17、后=180/55-17
・售价:110万日圆(当时未税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