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擊敗Honda CB750而生!Kawasaki 500-SS MACH III如何以性能與價格震撼市場

為了開拓全新市場,KAWASAKI於1966年4月在美國芝加哥成立子公司「American Kawasaki Motorcycle Corporation」,正式進軍北美市場。

獲美國市場認可的超級運動車款 Supersport SAMURAI 250

當時產品線中雖有搭載 KAWASAKI 最大排氣量引擎的「650W1」問世,然而其傳承英式傳統風格的外觀與注重中低轉速表現的Vertical Twin Engine 並列雙缸引擎,並未獲得美國Supersport車迷的高度青睞。

 

1966年款650W1 攝於KAWASAKI世界博物館。

 

然而,擅長運用二行程引擎技術的KAWASAKI,特別針對美國市場開發了250cc (Road Sport Model)公路運動車款「SAMURAI 250」,憑藉卓越性能一舉成為熱銷車型。此車搭載的二行程並列雙缸旋轉碟閥引擎(2-stroke parallel twin-cylinder rotary disc valve engine),不僅加速性能優異,更透過賽事驗證了其高可靠性。SAMURAI 250 對於 KAWASAKI 在美國市場的立足與拓展,堪稱奠基之作。

1966年於美國銷售的「SAMURAI 250」。圖片來自 KAWASAKI世界博物館展板資料。這款Supersport 成功在美國市場建立鮮明的KAWASAKI品牌形象。

SAMURAI 250 於1966年8月以「250-A1」之名在日本上市,隔年1967年追加推出配備上置式造型排氣管、外型更具侵略感的特別版「250-A1SS」。

※此目錄為私人收藏品,若有污損敬請見諒

1967年發行的A1系列型錄。

製造:KAWASAKI航空機工業(株) 銷售:KAWASAKI オートバイ銷售(株)。

 

1969年4月,川崎重工業、川崎航空機工業與川崎車輛三社正式合併,重新組成「川崎重工業」。

特別強調「雙缸」、「雙化油器」、「雙旋轉閥( Rotary Valve)」三大技術組合➤

➤且命名為「Triple Twin」,以凸顯其卓越性能。

 

KAWASAKI 於1967年以A1為基礎推出新車款「350 A7」,並以「AVENGER」之名登陸美國市場後大獲好評,在AVENGER熱賣帶動下,當地市場對更大排氣量車款的需求聲浪也日益高漲。

1968年款AVENGER 攝於KAWASAKI世界博物館。

500-SS MACHⅢ的誕生  

1969年1月,搭載500ccc二行程並列三汽缸引擎的「H1」正式發表,並被賦予暱稱「MACHⅢ」。
該車專為出口市場設計,從量產體制到性能表現皆已成熟,並以驚人的加速性能打響名號。

1969年對日本大型運動摩托車而言,是劃時代的一年。  

同年8月,HONDA推出革命性產品 Dream CB750 FOUR。官方公布數據顯示擁有最大馬力67PS,ゼロヨン加速/0-400m加速成績為12.4秒,售價達385,000日圓,與當時輕型汽車價格相當。

僅一個月後,KAWASAKI 於9月推出以500cc排氣量、60PS最大馬力的「500-SS MACHⅢ」應戰,ゼロヨン加速/0-400m加速成績同樣為12.4秒,但售價僅298,000日圓,精準定位為CB750 FOUR的平價對手。  

KAWASAKI以「打造世界最強摩托車」為目標所開發的MACHⅢ,不僅達成卓越性能數據,更在價格策略上具備高度競爭力。  

本篇介紹所引用之型錄,推測應在正式發表前即完成製作。該型錄原件來自山形縣酒田市某經銷商。

1969年製作的型錄:車身顏色為白色之出口規格。

 

頁面註記「近日發售・價格未定」,內容所示為出口版本規格與圖片。  

型錄上的價格區塊蓋有 308,000日圓的戳章,較官方公布的現金售價(工廠交貨)298,000日圓略高,推測為山形縣酒田市經銷商加計運費等額外費用後之最終售價。  

發表後所推出的下一本型錄採用罕見的正方形規格,推測應為MACHⅢ於日本國內上市後所製。由於當時 KAWASAKI型錄並未未標示製作年月,準確時間難以考證。

1969年製作: 500-SS MACH Ⅲ的型錄封面。採用獨特排列的3支排氣管作為主視覺效果。

以3缸引擎的機械結構為核心,強調其先進技術。

強烈顯現精悍黑色意象的拍攝角度。

日本初登場時的車身顏色僅有孔雀灰單一色款。

規格頁面特地選用頭戴 Jet 四分之三型安全帽的騎士。由此可知1969年代當時全罩式安全帽尚未普及。

1970年的型錄封面。

外觀上的差異在於油箱膝部夾持部位的形狀改為平面設計。

表4頁面是介紹大迫先生騎乘MACHⅢ橫跨北美大陸的珍貴內容。

※編輯部註:1968年,日本冒險家大迫嘉昭先生成為首位完成摩托車環球旅行的日本人。當時沒有贊助商,全程自費所進行的冒險之旅。  

 

3汽缸超級運動車款 Supersport 家族誕生

KAWASAKI的三汽缸二行程超級運動車款 Supersport 家族迅速擴展。  

1971年,350SS與750SS相繼推出;1972年再推出系列中最小排氣量的250SS,終於完成 250cc到750cc 全排氣量的完整產品線。  

1972年發行的型錄封面。

型錄表4。

全系列車款油箱皆採用SS系列共通的流線型線條設計。  

為因應產品系列化策略,MACHⅢ也更名為「MACH500」,並在主要配備上進一步升級,如: 前輪首次採用碟煞系統,以提升制動性能。

 

自1972年起,各廠牌積極推動前輪煞車的碟煞化。當時騎士佩戴的安全帽,仍維持Jet 四分之三型式。

500-SS 邁向 KH500

進入1970年代,當時社會對摩托車的整體印象,因暴走族風氣盛行、非法改裝氾濫及交通事故頻繁等因素,讓摩托車形象極為負面。各大製造商開始推廣安全駕駛,並調整產品開發方向,從單純追求最大馬力轉向為強調更從容易駕馭的騎乘體驗。

此外,為配合日益嚴格的排放法規,大型車款市場逐漸由二行程引擎逐步轉換為四行程引擎。

在此背景下,KAWASAKI 於1973年推出了眾所期待的四行程DOHC 4汽缸750RS,為HONDA獨佔的750cc級距市場注入新氣象。

與此同時,同年發售的 500-SS 則將最大馬力從60PS調降至59PS,營造為更溫和的騎乘特性。

1975年推出的版本成為500-SS系列最終型號,距離震撼上市的1969年已歷經6年光景。

 

1975年 SS系列型錄封面,騎士穿著當時流行的線條式連身套裝搭配全罩式安全帽。

雖仍可見「MACH」宣傳標語,但車名中的「MACH」字樣已消失,改稱為 500-SS。

車尾造型自1973年式起持續沿用。

 

自1976年起,KAWASAKI 的二行程3汽缸SS系列車款整合為「KH系列」新名稱重新出發,500-SS之名也走入歷史。

 

1976年 KH500

 

過往作為SS(Supersport)車款所追求的必備條件為高馬力與輕量化車身組合,隨著時代變遷而重新被檢視。500-SS MACHⅢ引以為傲的60PS最大馬力,在KH500上進一步調降至52PS。然而這也意味著在保留二行程3汽缸引擎獨特風格的同時,進化為日常友善、更易駕馭的騎乘特性。

KH500 自500-SS MACHⅢ 上市十周年(1979年)為止持續於日本國內販售,至今仍是無數車迷珍愛的經典名駒。

 

この記事が気に入ったら
フォローしよう

最新情報をお届けします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