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經過30年以上依然閃耀不減,最強二行程仿賽車「NSR250R SP」

在「仿賽車」仍是摩托車焦點的年代,各家車廠每年都持續進行改款,以較勁彼此的性能。而在這波仿賽熱潮中,堪稱絕對王者的,非HONDA的「NSR250R」莫屬。

極度激烈的二行程仿賽車開發競賽

初代NSR250R,也就是MC16型於1987年登場,那時正值摩托車熱潮的巔峰。HONDA 其實早在1984年便推出NS250R,不過隔年(1985年),YAMAHA則推出了更貼近賽道設定的TZR250,以接近廠車TZ的性能迅速吸引了大眾目光。為了對抗TZR,HONDA開發了NSR250R,以彷彿將市售賽車RS250直接搬上公路的激進外型與性能,一躍成為備受矚目的人氣車款。

前代車型MVX250F採用的V型三缸引擎評價不佳,於是NS250R配備了重新開發的V型雙缸引擎搭配鋁合金車架,搭配全整流罩,成為正統的仿賽車。

搭載並列雙缸引擎並使用鋁合金Delta Box車架的YAMAHA TZR250,堪稱是賽車TZ250的完整複刻品。

為了對抗採用Delta Box車架的TZR250登場,初代MC16型NSR250R則採用了源自賽車RS250的目字型斷面鋁合金雙管車架。

 

當時賽事風氣非常盛行,其中最受矚目的是以四行程400cc以下、或二行程250cc以下車款競逐的「TT-F3」級別。就連至今2024年仍在ST600級別中舉行的鈴鹿4小時耐力賽,在2000年前也是依照TT-F3的規則進行。由於與當時日本駕照制度息息相關,各車廠均將開發焦點鎖定在這一級距,爭奪市場主導權。。

尤其是無須驗車的二行程250cc級別更是非常受到歡迎,HONDA從NS250R進化到NSR250R,對上YAMAHA的TZR250,SUZUKI的RG250γ,以及KAWASAKI 從KR250發展到KR-1,各廠相繼推出性能激進的仿賽車型,引領當時的熱潮。在這場競賽中,只有HONDA自一開始就採用V型引擎配置,後來YAMAHA與SUZUKI也相繼跟進改為V型,而KAWASAKI則逐漸退出了這場二行程仿賽戰爭。

 

搭載鋁合金車架與車架固定整流罩的SUZUKI RG250γ,作為日本第一款正統的仿賽車,引領了Replica整個熱潮。

KAWASAKI KR250則採用了少見的並列雙缸引擎配置於鋁合金車架上,並搭配了KAWASAKI 獨家的整流罩設計。

 

NSR250R的演進也極具代表性:於1988年進化為MC18型、1990年為MC21型,到了1993年則進化為最終款MC28型。雖然整體改款總共只有四個型號,但幾乎年年都會更新塗裝與整流罩設計。本次拍攝的車款,正是NSR250R的最終款──MC28型的NSR250R SP。這款NSR250R SP 配備了乾式離合器、鎂合金輪框,以及前後阻尼減衰力可調式的避震懸吊系統。

 

1988年式的MC18型NSR250R,綽號「ハチハチ/八八」,被稱為歷代最強之一,採用了五角形目字型斷面的車架,並導入電腦控制的PGM化油器。

1988年式MC18型首次推出搭載鎂合金輪框的「SP」版本,但此版本尚未採用乾式離合器。

1989年式雖也沿用MC18型,但整流罩設計確有大幅度的變更,控制系統進化為PGM-II。SP版本則配備乾式離合器與阻尼減衰力可調式避震系統。

1990年登場的MC21型,整流罩設計大幅更新,採用了源自廠車NSR500(Gull Arm)海鷗式搖臂設計,控制系統亦進化為PGM-III。

1993年MC28型改款,後搖臂改用Pro-Arm設計,並導入具備電子功能的PGM記憶卡系統。

採用了Pro-Arm與PGM記憶卡的MC28

MC28型NSR250R最具代表性的特徵,就是採用了具有電子功能的PGM記憶卡系統(Card Key卡片鑰匙),以及改為Pro-Arm 後單搖臂設計。

這次拍攝的是1995年式的MC28型NSR250R SP。它配備了鎂合金輪框、乾式離合器、以及前後阻尼減衰力可調式避震系統等三大神器。

被稱為MC28型最大特色的後單搖臂Pro-Arm,是當時HONDA賽車的象徵性零件。

手把設計較低,腳踏位置也較高,不過跨上車後,由於車體非常輕盈,並不會有如公升級超級跑車那樣的壓迫感。

身高171公分、體重65公斤的騎士跨上車後的狀態。雙腳著地時腳跟略微懸空,但由於車體輕盈,因此並不會感到不安。

 

動力系統依然延續是自初代MC16開始不斷改良的二行程V型雙缸249cc「MC16E」引擎,但受限法規影響,最大馬力由原本的45PS下修至40PS,最大扭力也從3.7kgm降至3.3kgm。這項調整主要透過排氣系統與引擎管理程式的設定變更而調整的。倘若用於比賽,則可透過安裝比賽專用套件零件與HRC提供的競賽用PGM記憶卡,據說讓馬力突破70PS。此次拍攝車輛為SP版本,因此搭載的是乾式離合器為。

 

頭燈設計與MC21型相比並未有大幅變化,但已改為常時點燈類型。

儀表板為類比指針式轉速表與數位速度表的組合。

左側手把開關盒設立多種開關。危險警示燈(雙閃/雙黃燈)是在這MC28型上首次導入的配備。

左側手把僅設有熄火開關,與油門座為分離式設計。

如同仿賽車風格般緊貼車架設計的油箱,容量為16公升。

「薄如紙」的座椅宛如賽車專用,稱之為座墊可能更加貼切。

雖然原本也有配備後座,但本車已拆除。拆除後座後即可變成單座設計。

引擎仍是從初代開始不斷改良至今的MC16E型。為配合法規,最大馬力以下修至40PS。

引擎啟動方式為僅能使用腳踩發啟動。SP車型配備乾式離合器。

本次所拍攝車輛裝配的是被視為NSR系列定番標配的「Jha 膨脹室」,由城北HONDA自動車製作。

 

底盤懸吊系統的最大量點可說是「Pro-Arm」,原本是HONDA為耐力賽車以縮短換胎時間而開發的設計,並未應用在GP賽車用的NSR250上。不過,自1993年起,市售賽車RS250R就已採用Pro-Arm,NSR250R使用Pro-Arm這項設計,可說是為了強化HONDA其賽車形象。另一方面,由於YAMAHA擁有「Gull Arm 海鷗式搖臂」的專利權技術,使用授權期限於1993年結束,因此Honda才選擇了Pro-Arm這個替代型的搖臂設計。Pro-Arm在視覺衝擊上比先前採用的Gull Arm海鷗式搖臂更為強烈,這不僅使它與其他製造商的二行程仿賽車作出明顯區別,也提升了商品價值。前叉為傳統的正立式設計,但SP版本的前後懸吊系統則配備了阻尼力可調式的機構,並豪華地採用了鎂合金輪框。

 

後搖臂採用了Pro-Arm設計,該設計是由HONDA與法國的Elf公司共同開發。

車架為極厚實的五角形目字型斷面,令人聯想到真正的賽車。具備作為賽車基礎車款的實力。

前叉為正立式,並配備阻尼力調整機構。SP版輪框為鎂合金材質。

前煞車採用Nissin製四活塞卡鉗,搭配直徑276mm的煞車碟盤。

後輪採用Centerlock 中央鎖定式設計,煞車碟盤與齒盤等安裝在左側。

 

二行程引擎車的頂級之作

完成度極高的MC28型NSR250R,在賽場上也曾締造輝煌戰績。但1989年KAWASAKI推出的Zephyr 400,掀起了街車熱潮,市場風向逐漸轉變。NSR250R在後期並未進行大幅度改款,僅於1996年進行了最後一次改款,最終因未能符合1998年起實施的廢氣排放規範,而正式劃下句點。

1995年式NSR250R當年售價為80萬日圓(未稅),而目前中古市場上的二手價格早已翻倍,入門門檻至少需150萬日圓,高價車甚至開出500萬日圓以上。雖然已變得難以入手,但作為已停產的二行程仿賽車的頂級代表,NSR250R系列未來的價格仍被看好,預料將持續上漲。

NSR250R SP 主要規格(1995年)

  • 全長×全寬×全高:1970×650×1045mm
  • 軸距:1340mm
  • 座高:770mm
  • 車重:156kg
  • 引擎:水冷二行程V型雙缸 249cc
  • 最大馬力:40PS / 9000rpm
  • 最大扭力:3.3kgm / 8500rpm
  • 變速箱:往復式6檔
  • 油箱容量:16L
  • 煞車系統:前=碟煞、後=碟煞
  • 輪胎尺寸:前=110/70-17、後=150/60-17
  • 售價:80萬日圓(當時未稅價格)

拍攝協助:Bike王 つくば筑波絕版車館

這間展示廳收藏了各種類型的絕版車款,並擁有眾多不同配色的車型,一定能找到您心儀的那一台。

地址:茨城縣つくばみらい市小絹120
電話:0297-21-8190
營業時間:10:00~19:00
定休日:星期四

 

この記事が気に入ったら
フォローしよう

最新情報をお届けします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