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適合露營使用的摩托車款 TOP5!

可裝載性和易操控性很重要

由於最近的戶外熱潮和漫畫「搖曳露營」的影響,騎著摩托車去露營的熱潮呈上升趨勢,不只越來越多,當採訪摩托車車主時,經常會聽到有人說,他們買摩托車或考駕照的原因,就是想騎摩托車去露營。

 

雖然只要有心,就算是超級運動車款也能騎去露營,但一般情況還是會區分容易露營的車款與不容易露營的車款。那麼,適合露營的摩托車款有什麼特點呢?

 

第一個考慮點就是可裝載性,因為在露營旅行中,必須用摩托車攜帶露營所需要的一切東西,例如衣服、食物、帳篷、桌椅等,特別是初入摩托車露營的初學者來說,行李都會傾向於大而笨重,且隨著露營用品越帶越多,即使是70L的大型行李包也很容易就裝滿,因此車輛的裝載性能就相當重要。

 

 

其次要關心的,就是裝上行李後對車輛操控性的變化。與汽車不同,摩托車的重量更輕、結構更緊湊,車身重心也極易受到後座乘客和綁負在後貨架行李的影響。

 

雖然沒有雙人騎乘時的變化沒有那麼大,但對煞車來說影響是相當明顯,當傾斜摩托車入彎時,控制重心的難度也比單人騎乘時更大,如果是大車、重車,那麼受重量的影響就會相對較小,但如果是250cc或輕型摩托車,那重量的影響就相當明顯。

 

在本文中,我們選擇了五款適合露營的摩托車款,主要集中在容易乘載行李的摩托車款及車身輕、易操控的車款等兩個類型。

SUZUKI  V-STROM 250

250cc級距中最強的載物車款

 

得益於大尺寸的後貨架和雙人坐墊,讓V-STROM 250非常方便攜帶行李,還可以通過安裝三箱套件來進一步擴大載重能力。

 

在操控性方面,穩定又厚重的底盤結構,讓它的過彎性能即使在裝載情況下也不會下降。

HONDA CT125 HUNTER CUB

根本就是專為戶外活動而生

 

受益於CT125的後座是一個寬409mm、長477mm的載貨平台,因此可以輕鬆裝載一個70L的露營包,可惜在貨架左側有進氣口,讓綁負行李時稍微有點不便的必須避開,且因為後避震器沒有可調設計,在乘載較重行李時可能會有軟腳的狀況發生,但續航里程超過300km的特色,讓他根本就是專為長途戶外旅行而生。

YAMAHA TOURING SEROW

坐墊後的大後貨架真的很方便!

 

已經停產的TOURING SEROW配備超大後貨架、頭燈小貨架及把手護弓,讓大部分的露營包都可以裝在面積達1000mm的後貨架上,但可惜的是它畢竟是越野車設定,前後偏軟的懸吊設定在負仔太多行李的情況下,會讓車身在高速騎乘時有點難控制,如果在一的騎士可以改裝由YAMAHA推出的高性能避震器。

YAMAHA TRICITY 155

兩個前輪的LMW結構對崎嶇不平的路面作用非常大!

 

除了裝載方便外,由於兩顆前輪的LMW機構,讓車身的前後重量分配剛剛好為50:50,也因為兩顆前輪的關係讓車頭重量很重,就算車尾背負很多行李也能不改變種新的輕鬆操控!

 

加上LMW結構良好的接地感,即使是泥濘的道路,在負重情況下也能享受到騎乘樂趣,除了坐墊下有著23.5L的收納空間外,還可以在扶手上安裝一組Y's Gear的掛鉤,能直接在後座坐墊上攜帶露營裝備,不過由於加油口在座椅下方,所以在加油前必須先卸下裝備。

KTM 390 ADVENTURE

不出冒險,戶外旅行的表現也很完美!

 

390 ADVENTURE可說是400cc級距中最全面、完美的冒險車款,它配備了一個平坦的後座坐墊及大型後貨架,可以輕鬆裝載大型行李,加上它的軸距增加了15mm,在裝載上行李後的操控性依舊很棒!

番外篇  KAWASAKI W800/STREET

一輛經典的露營旅遊好幫手!

 

不管雙人騎乘還是裝載露營行李,W800 / STREET才是最適合攜帶露營裝備出遊的車款。事實上,由於雙槍後避震器的設定,讓它很容易安裝馬鞍包(這樣就不會被輪胎捲進去造成危險),而且坐墊的座面很大很平坦,非常適合裝載,最重要的是,如詩如畫的車身造型非常適合旅行,因此在日本各地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相關新聞頁面

【編輯長專欄】試乘報告 HONDA「CT125 HUNTER CUB」

自今年6月在日本推出販售以來就業績長紅的HONDA「CT125 HUNTER Cub」,日前…繼續閱讀

 

 

 

HUNTER CUB復活?詳細解構「CT125」概念車款!

以「Hunter Cub」為通稱,HONDA在Super Cub車系中最引以為傲的極致戶外車款CT11…繼續閱讀

 

 

 

KAWASAKI 2021年式「W800 Cafe/Street」新色釋出

運用奪目色彩再次刷新眼球!KAWASAKI 2021年式「W800」系列全新彩繪登場,跟…繼續閱讀

 

 

 

資料來源 「Webike magazine」
「Webike 台灣」編輯部編譯

この記事が気に入ったら
フォローしよう

最新情報をお届けします

推薦文章
超適合露營使用的摩托車款 TOP5!

可裝載性和易操控性很重要

由於最近的戶外熱潮和漫畫「搖曳露營」的影響,騎著摩托車去露營的熱潮呈上升趨勢,不只越來越多,當採訪摩托車車主時,經常會聽到有人說,他們買摩托車或考駕照的原因,就是想騎摩托車去露營。

 

雖然只要有心,就算是超級運動車款也能騎去露營,但一般情況還是會區分容易露營的車款與不容易露營的車款。那麼,適合露營的摩托車款有什麼特點呢?

 

第一個考慮點就是可裝載性,因為在露營旅行中,必須用摩托車攜帶露營所需要的一切東西,例如衣服、食物、帳篷、桌椅等,特別是初入摩托車露營的初學者來說,行李都會傾向於大而笨重,且隨著露營用品越帶越多,即使是70L的大型行李包也很容易就裝滿,因此車輛的裝載性能就相當重要。

 

 

其次要關心的,就是裝上行李後對車輛操控性的變化。與汽車不同,摩托車的重量更輕、結構更緊湊,車身重心也極易受到後座乘客和綁負在後貨架行李的影響。

 

雖然沒有雙人騎乘時的變化沒有那麼大,但對煞車來說影響是相當明顯,當傾斜摩托車入彎時,控制重心的難度也比單人騎乘時更大,如果是大車、重車,那麼受重量的影響就會相對較小,但如果是250cc或輕型摩托車,那重量的影響就相當明顯。

 

在本文中,我們選擇了五款適合露營的摩托車款,主要集中在容易乘載行李的摩托車款及車身輕、易操控的車款等兩個類型。

SUZUKI  V-STROM 250

250cc級距中最強的載物車款

 

得益於大尺寸的後貨架和雙人坐墊,讓V-STROM 250非常方便攜帶行李,還可以通過安裝三箱套件來進一步擴大載重能力。

 

在操控性方面,穩定又厚重的底盤結構,讓它的過彎性能即使在裝載情況下也不會下降。

HONDA CT125 HUNTER CUB

根本就是專為戶外活動而生

 

受益於CT125的後座是一個寬409mm、長477mm的載貨平台,因此可以輕鬆裝載一個70L的露營包,可惜在貨架左側有進氣口,讓綁負行李時稍微有點不便的必須避開,且因為後避震器沒有可調設計,在乘載較重行李時可能會有軟腳的狀況發生,但續航里程超過300km的特色,讓他根本就是專為長途戶外旅行而生。

YAMAHA TOURING SEROW

坐墊後的大後貨架真的很方便!

 

已經停產的TOURING SEROW配備超大後貨架、頭燈小貨架及把手護弓,讓大部分的露營包都可以裝在面積達1000mm的後貨架上,但可惜的是它畢竟是越野車設定,前後偏軟的懸吊設定在負仔太多行李的情況下,會讓車身在高速騎乘時有點難控制,如果在一的騎士可以改裝由YAMAHA推出的高性能避震器。

YAMAHA TRICITY 155

兩個前輪的LMW結構對崎嶇不平的路面作用非常大!

 

除了裝載方便外,由於兩顆前輪的LMW機構,讓車身的前後重量分配剛剛好為50:50,也因為兩顆前輪的關係讓車頭重量很重,就算車尾背負很多行李也能不改變種新的輕鬆操控!

 

加上LMW結構良好的接地感,即使是泥濘的道路,在負重情況下也能享受到騎乘樂趣,除了坐墊下有著23.5L的收納空間外,還可以在扶手上安裝一組Y's Gear的掛鉤,能直接在後座坐墊上攜帶露營裝備,不過由於加油口在座椅下方,所以在加油前必須先卸下裝備。

KTM 390 ADVENTURE

不出冒險,戶外旅行的表現也很完美!

 

390 ADVENTURE可說是400cc級距中最全面、完美的冒險車款,它配備了一個平坦的後座坐墊及大型後貨架,可以輕鬆裝載大型行李,加上它的軸距增加了15mm,在裝載上行李後的操控性依舊很棒!

番外篇  KAWASAKI W800/STREET

一輛經典的露營旅遊好幫手!

 

不管雙人騎乘還是裝載露營行李,W800 / STREET才是最適合攜帶露營裝備出遊的車款。事實上,由於雙槍後避震器的設定,讓它很容易安裝馬鞍包(這樣就不會被輪胎捲進去造成危險),而且坐墊的座面很大很平坦,非常適合裝載,最重要的是,如詩如畫的車身造型非常適合旅行,因此在日本各地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相關新聞頁面

【編輯長專欄】試乘報告 HONDA「CT125 HUNTER CUB」

自今年6月在日本推出販售以來就業績長紅的HONDA「CT125 HUNTER Cub」,日前…繼續閱讀

 

 

 

HUNTER CUB復活?詳細解構「CT125」概念車款!

以「Hunter Cub」為通稱,HONDA在Super Cub車系中最引以為傲的極致戶外車款CT11…繼續閱讀

 

 

 

KAWASAKI 2021年式「W800 Cafe/Street」新色釋出

運用奪目色彩再次刷新眼球!KAWASAKI 2021年式「W800」系列全新彩繪登場,跟…繼續閱讀

 

 

 

資料來源 「Webike magazine」
「Webike 台灣」編輯部編譯

この記事が気に入ったら
フォローしよう

最新情報をお届けします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