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YM 前兩年推出的 Z1 Attila 125,以輕巧的車身與充沛的低速扭力表現,在市場上頗受好評,也是許多消費者在選購125cc速克達時的考慮車款。然而因法規規定,125cc 以下機車需加裝 CBS 或 ABS 系統,而產生了這台 Z1 Attila CBS 版。
我們從網友的討論中發現,似乎有部分騎士對 CBS 系統相當感冒,認為 CBS 系統反而是危險的設計。
今天就趁著這個機會,跟大家分享 CBS 系統(Combined Braking System,連動煞車系統)的來龍去脈,也順便釐清大家的觀念,避免以訛傳訛造成誤解。
![]()
首先,連動煞車系統並不是什麼新奇的玩意,早在西元1976年時,HONDA就在耐久比賽的RCB1000賽車上搭載連動煞車系統。
簡單說就是拉左手煞車(後煞車)的時候,系統會自動幫你輕拉前煞車,以減少新手騎士在緊張時用力拉左手煞車,造成後輪鎖死而滑倒,或者只用後煞車減速造成的煞車距離過長問題。
▲Photo Credit: HONDA
HONDA也在1996年時,把這套可提升騎乘安全性的系統下放到一般速克達中,當時是裝在 Dio 50 上。從圖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煞車系統的配置是前碟後鼓。
![]()
與日本關係相當緊密的台灣,也在約莫20年前,也就是在1999~2000年這段時間,台灣也推廣過這種連動煞車系統。
當時,SYM 的連動煞車系統稱為 CBS (Combined Braking System),裝在當時最熱門的機種 悍將4V 125上。
![]()
而光陽則是找柯受良代言前後連動煞車,並稱為「UBS」(United Braking System),大家最耳熟能詳的廣告詞應該是「一手擋兩輪」。
![]()
SUZUKI 也推出了前後連動煞車系統,稱作SBS (Synchronized Braking System) 同步煞車系統,並搭載於 Swing 125 車款。
![]()
不過,台灣對於連動煞車的誤解也是在那個時候形成。
有些騎士覺得 CBS 很難操作,會害人摔車或者覺得連動煞車跑山很危險等,開始在網路上詢問如何拆掉 CBS 系統,並且開始在網路上分享 CBS 的心得與拆除 CBS 心得。(我當年騎光陽的 DINK 250 HID版,也是沒多久就把 CBS 連動煞車拆掉了)
▲Photo Credit: HONDA
綜觀來看,大概一般人對 CBS 的疑問點如下:
1. 使用一段時間之後,前後煞車分配比例會改變但無法自動修正,需手動調整。(前碟後鼓機種)
2. 前後煞車同時作動,山路騎乘時在彎中無法修正路線。
3. 前卡鉗為雙油道設計,單用前煞車的煞車力道不足,且無法改裝卡鉗 。(前後雙碟機種)
4. 碟煞分配器導致前後煞車拉桿互相干涉,產生翹翹板效應。(前後雙碟機種)
![]()
這次 SYM 推出的 新專利 CBS 系統,稱作 CBS 2.0。可以解決傳統 CBS 系統的所有問題,也打破大家對傳統 CBS 的誤解,究竟是怎麼做成的,就聽我跟各位分享吧。
![]()
為了讓大家更清楚的理解,我們會把車種分成「前後雙碟」和「前碟後鼓」兩個部分來說明。
前後雙碟
前後雙碟的車種要擁有CBS連動煞車功能,通常會有兩種方式。
一種是前碟煞採用多活塞系統,並加上雙油道設計。當拉下右手煞車拉桿時,推動其中一組口徑較大的活塞 ; 當拉下左手煞車拉桿時,推動一組口徑較小的活塞,並一起推動後輪的卡鉗,達到連動煞車的功能。
優點是前後煞車拉桿不會互相打架,缺點是前卡鉗選擇性極少,且彎中不能單獨操作後煞車。
![]()
另外一種方式是前後煞車都接到連動煞車分配器。優點是前煞車卡鉗不需要特別找雙油道版,可以使用一般卡鉗,缺點是拉桿會互相打架,且彎道中無法單獨操作後煞車。
![]()
而 SYM 新專利的 CBS 2.0 煞車分配器,一次解決三種問題,可以使用一般卡鉗、拉桿不會互相打架,彎中可以單獨操作後煞車。
![]()
外觀上非常簡單,純機械結構,不需要通電,不用擔心電子問題。
![]()
新機構分為兩個部分,左半邊是接後煞車
![]()
另一半就是連接右手煞車與前卡鉗
![]()
整個機構分解,其實構造相當簡單。重點在油道設計,以及想出這個專利的 SYM 工程師。
![]()
當拉下前煞車拉桿的時候,紅色的煞車油會經由「內油道」直推前煞車卡鉗,並立即產生煞車。如果對前卡鉗的表現不滿意,可自行更換卡鉗,不會影響運作。
![]()
當拉下後煞車時,這個柱塞機構就變得非常重要了。
![]()
從油道圖可以看出,當拉下左手煞車拉桿後,油壓就直接往後煞車卡鉗送。
但因巴斯卡原理,連通管中任一點的壓力均相同,所以柱塞會被往右推,並把內油道的油推向前煞車卡鉗,達成連動煞車的效果。
![]()
原本沒按下後煞車時,柱塞不會移動。
![]()
按下後煞車拉桿後,柱塞因巴斯卡原理被往外推
![]()
用另外一張圖來解釋。
當拉下左手煞車時,後煞車整段油路充滿油壓,因巴斯卡原理說明液體內部任一點壓力會相同,柱塞就會被往右邊推,順便讓前煞車開始對前輪減速。
![]()
BUT!!!
柱塞前面有一個彈簧,利用這個彈簧來減緩柱塞把煞車油推向前煞車的時間。
也就是當輕輕拉左手拉桿,啟動後煞車的時候,前煞車還不會開始有煞車力,讓你在彎道中可以單獨操作後煞車。
![]()
簡單說,當輕拉左手的後煞車時,煞車力道會在「1」的區域,僅有後煞車開始作動,前煞車完全不會作用,適合在彎道中減速修正路線。當左手的力量增加,後煞車力道變強,前煞車輔助也開始增強,大約是「2」的區域。
![]()
當雙載或者是左手很用力壓的狀態,會進入區域「3」,只會增加後輪的油壓,前輪的油壓不會持續增加,達成前4後6的配比,也減少在溼滑路面因前輪過度煞車而導致摔車的風險。
![]()
至於另外一個,左右手拉桿不會打架的秘密就在這邊。大家有注意到裡面有兩個小洞嗎?其中一個洞,是原本的內油道,另外一個洞,就是外油道。
![]()
拉下左手煞車後,紅色的煞車油道會讓前後煞車以4:6的分配比例煞車。
當按下右手的煞車拉桿後,右手總泵會把煞車油經過綠色的「外油道」推向柱塞,讓右手壓下拉桿的力量直接推往前煞車卡鉗,也解決了左右拉桿打架的問題。
![]()
前碟後鼓
![]()
在前碟後鼓的車款上,以往會出現使用一段時間後,後鼓煞因煞車皮磨損,導致左手拉桿需要越拉越深。
但左手拉桿拉越多,反而是前煞車的力道越來越大,後煞車增加的比例不高,以至於煞車分配比例由原本前後配比的5:5,甚至變成9:1,完全失去連動煞車的效果。
![]()
這次 SYM 為了解決前碟後鼓車款的連動煞車系統問題,採用新專利的三點共線設計,搭配如天秤般的平衡桿來自動調整。
![]()
在平衡桿的上下線,依照距離自動調整鬆緊度,就算後煞車磨損了,左手拉桿要拉比較深,仍能維持原本的煞車配比。
![]()
以圖例來解釋,原本是在這個位置。煞車的力量配比只跟 d1 和 d2 的比值有關。SYM 預設是前4後6的煞車力道。
![]()
當前後煞車都是全新的狀態,平衡桿會水平移動,煞車配比當然維持前4後6。
![]()
使用一段時間之後,若後鼓煞車皮磨損,拉桿需要壓更深的時候,平衡桿會自動偏斜,來補正前後煞車的配比,讓前後煞車力道依然維持前4後6的狀態,以避免舊版 CBS 系統使用一段時間後無法自動調整的問題。
![]()
大家也可以參考一下 SYM 官網的動畫

左手拉桿經過配比後的連動煞車線,直接接到右手煞車拉桿的下端,算是相當簡單方便又有效果的機構。
![]()
右手拉桿下端多了一個連動機構,當左手拉動煞車時,會開始推動前碟剎總泵的柱塞進行煞車。
想改拉桿的車友,也不用受限於機構,直接購買即可換上。
![]()
因平衡桿在初期的自動調整機構,當拉下左手拉桿的初期,會先拉動後輪鼓煞的鋼索,使得後輪煞車先開始作動,進入「1」的區段,讓騎士方便在彎道中微微減速。當左手拉桿越來越深,會進入「2」的區段,開始驅動前碟剎的煞車力道,並維持前4後6的配比。
當左手拉桿越來越深,超過平衡桿自動調整機構的限度後,會進入「3」的區段,前煞車力道的提收幅度趨緩,讓更多的煞車力道放在後輪,以減少因低摩擦路面前輪滑掉造成的事故。
![]()
最後,再幫各位整理一下 SYM 新專利的 CBS 2.0 系統重點。
1. 左手煞車的前段,可單獨操作後輪煞車,方便騎士在彎道中修正路線
2. 前後煞車的固定配比為前4後6,
3. 可依照煞車磨損狀況自動調整,不會導致配比產生變化造成危險
4. 前後雙碟版的拉桿不會互相干涉,造成煞車力減弱
![]()
希望透過這樣的說明,能讓各位了解 SYM 的 CBS 新專利與舊款有何不同。
對於安全性的提升以及使用者的實際騎乘體驗,會有更好的感受。相信騎過之後,就不會再覺得跟之前一樣不好用與危險了,如果有人還在拿20年前的舊觀念來看 CBS 系統,那就讓他看這篇文章吧。
![]()
同場加映
Z1 Attila 125 雙碟 CBS 版 煞車測試影片
原文出處:[測報] CBS都一樣嗎? 帶你看 SYM 新專利 CBS 2.0 系統奧秘
資料授權「小老婆汽機車資訊網」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輯






















